Published on 心声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

主页 > 借助人口流动释放繁荣潜力

借助人口流动释放繁荣潜力

Manjula Luthria's picture
提交人: Manjula Luthria On 周日, 12/18/2016
版本: English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我们正步入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的时代。 摄影:© Dominic Chavez/世界银行

关于移民如何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故事和轶事比比皆是。近期发布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报告 [1]给出了这方面的数据。移民仅占全球总人口的3.4%,但创造了9.4%的全球总产值,即创造了6.7万亿美元产值,这几乎相当于法国、德国和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较之移民留在本国所创造的产值,他们在他国多创造了3万亿美元产值,这几乎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经济产值的总和。

人口流动已不是件新鲜事。人们寻求更好的生活或许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构成要素,不论推动因素是否与经济、社会或冲突相关。确实,我们可以把人口流动描述为面向个人和家庭的最古老的社会保护 [2]和风险分散形式。从人口流动的历史看,社会保护、劳动力、就业、健康和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明确。
 
新鲜的是,我们正步入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的时代——一些地方面临老龄化和年轻人口“膨胀”等人口问题,另一些地方面临劳动力短缺和就业岗位短缺等问题。提高经济中心的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经济体,注定会创造出刺激人口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更大规模流动的因素。美国劳动者工资中值水平是42个发展中国家同类劳动者的4.1倍 [3],这将继续成为吸引人口移入高收入经济体的一大因素。现有研究表明,较之劳动者的其它任何固有特性,具体地方是预测繁荣程度的最佳指标。此外,研究还表明,在国家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之前,经济发展实际上会刺激其它更多方面,而不仅仅刺激人口流动 [4]。 
 
人口流动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影响很大——从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度 [5]到促进移民家庭投资于其子女健康和教育 [6];一旦我们以人为本来推动发展,而不仅仅注重具体地方的发展,则了解并支持人口流动就会成为发展议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及时建立有助增大人口流动所产生效益的实证资料库以及治理架构和体系,同时也要努力降低人口流动产生的继发性风险。
 
对移民输出国和输出地区而言,帮助劳动者为新的就业机会做好准备正当其时,同时要认识到伴随着劳动力的流动,支持家庭移迁的技能、社会保护 [2]机制和津贴以及服务也必须随之流动。在人口流动过程中高成本和剥削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为各类体系和制度的流动提供便利,同时借助社会保护机制来平衡人口流动,尤其是年轻人或妇女等弱势流动人口的流动,将变得尤为重要。
 
移民接收国和接受地区也有不少工作要做。吸引新增移民的政策和制度必须具备良好的架构和灵活性,也必须依据实证资料制定,还必须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一体化来认可移民所带来的资产。目的性更强的试验和良好做法必须要加以推广。

在Twitter上持续关注世界银行社会保护和劳动力团队开展的工作:@wbg_splabor [7].

  • 标签:
  • Health [8]
  • Labor and Social Protection [9]
  • 性别 [10]
  • 教育 [11]
  • 社会发展 [12]
  • Conflict [13]
  • Youth [14]
  • Jobs and Development [15]
  •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16]
  • Chinese [17]

Source URL (retrieved on 04/23/2018 - 11:56):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international-migrants-day-unlocking-prosperity-through-mobility

Links:
[1] http://www.mckinsey.com/global-themes/employment-and-growth/global-migrations-impact-and-opportunity
[2] http://www.worldbank.org/en/topic/socialprotectionlabor
[3] http://www.cgdev.org/sites/default/files/16352_file_CMP_place_premium_148.pdf
[4] http://www.cgdev.org/sites/default/files/does-development-reduce-migration_final_0.pdf
[5] http://ftp.iza.org/dp8226.pdf
[6]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695362
[7] http://www.twitter.com/wbg_splabor
[8]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opics/health
[9]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opics/labor-and-social-protection
[10]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opics/gender
[11]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opics/education
[12]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opics/social-development
[13]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opics/conflict
[14]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ags/youth
[15]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ags/jobs-and-development
[16]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ags/sustainable-communities
[17] 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category/tags/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