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展望和政策寓意:正常化

版本:

Image(Originally posted in English)

这是我在为撰写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重新审视中国近期经济发展、前景展望和政策寓意之后写的第一篇博文。在这篇概要之后,过几天我还会写一篇博文探讨关于相对价格的某些有趣的中期趋势以及外贸对中国经济的相对重要性(本期《季报》也讨论了这些问题)。

“正常化”这个词在最近讨论经济增长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立场时大量出现,在中国也一样。但这是难以避免的。在2010年期间,中国的增长结果开始趋向“正常化”,这出现在2009年的投机风潮过后,大规模的政府主导的内需大幅增加抵消了出口的巨大收缩。2010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立场也开始回归“正常化”。我猜我们许多人都用“正常化”这个词来形容或者建议采取一种与“正常化”的经济前景相一致的宏观政策立场,而不是采取一种特别紧缩的立场。

在关于宏观政策正常化的讨论中,主要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到货币方面。特别是2010年10月以来多次调高利率和准备金率一直是标题新闻。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加强了对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特别是今年。结果,信贷和M2增长在2011初放慢了速度,无论对银行信贷总额的定义多么宽泛(《季报》讨论了近年来银行信贷展期总额一直比标题数据显示要大不少。

实际上,财政方面也很重要。当我们审视中国总体财政账户(包括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外基金和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开展的准财政活动)时,就可以看到2009年的财政政策是高度扩张性的。但是2010年和2011年的总体财政账户并没有表示出刺激的意思——这是对的,因为经济运行已接近满负荷。

在这种宏观政策正常化的背景下,经济表现保持良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估计,按照季节调整年增长率, 2011年一季度的GDP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到8.7%,产出比一年前增加9.7%。我们自己的估计是环比增长要快一些。

Image再看看增长结构,由于消费者信心在物价涨声一片中受挫,2011年初消费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投资增速依旧强劲(见图1)。迄今为止房地产投资面对遏制房价上涨的措施仍势头不减。由于采取房价调控措施,许多大城市的房价一季度出现疲软。然而,房地产市场活动在二三线城市仍然十分活跃,目前大部分住房建设是在这些城市,调控房价的措施对他们影响较小。

继外贸2010年对GDP作出显著增长贡献之后,一季度对外贸易净值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总体下降为零。由于原材料价格飙升导致贸易条件恶化,一季度贸易余额大幅下降。

通货膨胀——决策者优先考虑的关键问题

与此同时,3月份通胀率升至5.4%受到广泛关注。截至目前通胀基本上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所驱动的,而食品价格上涨则是去年国内气候不佳和国际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后果。

作为2010年通胀主要驱动因素的蔬菜价格在2月份达到峰顶之后,最近已出现环比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采取了措施。除了宏观政策立场正常化,政府还采取措施促进食品供应,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限制油价上涨造成的国内燃料价格涨幅,并对食品和消费品生产厂商进行道义劝说。政府也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但从名义有效汇率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是贬值的。

Image近几个月来,有些其他食品价格上涨。肉类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由于大豆和玉米涨价。粮食收购价格也提高了。不过,总体来看,食品价格的压力也许目前已到达顶点,环比涨幅自2011年初已逐渐放缓(见图2)。

因此,食品价格年同比涨幅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逐渐减小。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影响尚未显现。但截至目前通胀率仍处于低位,3月份(年同比)为2.3%。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价格的预测(相当温和),在未来12个月食品价格通胀放缓应足以抵消非食品通胀上升的影响,从而带来CPI标题通胀逐渐放缓。

经济前景的其他方面

经济增长前景总体上依然良好。原材料涨价和日本地震迄今为止对全球增长前景的影响不大。从国内来看,宏观经济政策收紧、通货膨胀和全球增长有所放缓形成了一些逆风,不过,这种情形在一定程度上有望被企业投资稳固和依然旺盛的劳动力市场所抵消。作为市场主流的商品房建设速度有可能会放慢,但在一定程度上应能从政府雄心勃勃的保障房建设计划中得到弥补。从总体上,在外贸净值对经济增长贡献平平的情况下, 2011年实际GDP增速9.3%和2012年实际GD增速8.7%是可以达到的。

由于原材料价格飙升的缘故,经常账户顺差今年会再次出现下降。不过,当前这种外部盈余下降、经济对外贸依存度降低的趋势能否持续还需拭目以待(《季报》探讨了这个问题,我还会就此写一篇博文)。

尽管前景乐观,但风险犹存,包括通胀风险,因此需要有完全正常化的宏观政策立场来加以应对。物价方面的一个主要风险是全球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要在通胀预期高企而经济中几乎没有剩余产能的情况下应对通胀风险,宏观政策通常比道义劝说和行政措施更有优势。现在就停止宏观紧缩还为时过早。保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灵活度更有利于防范双向风险。

防范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和金融风险要求采取宏观经济措施和改革,而解决有关住房的社会问题则需要不同的政策回应。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应当防范各类风险的积累,构建强健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以抵御可能出现的房地产下滑,而不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遏制房价上。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从市场角度来看确实认为房价过高已成为系统性问题,那么利用宏观经济杠杆显而易见要胜过行政措施,尤其是地方政府执行的行政措施。

另一方面,要使目标人群买得起住房,就需要有可持续的、基于法规的制度安排,政府的显性补贴几乎不可避免。扩大社会保障房建设规模的方向是对的,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公开透明、依法合规的融资模式。

《季报》还讨论了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方面。十二五规划的两个关键性总体目标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从制订政策的角度来说,重要的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总的来说,前景依然相当利好,在采取正确的政策手段稳步实现各项目标的情况下尤为如此。


作者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