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城镇化很重要:全世界近80%国内生产总值由城市创造。一国如想进入中等收入或高收入国家行列,就必须要正确推进城镇化。
但城镇化具有挑战性,突出原因在于规划很差的城市有可能阻碍经济转型,也有可能成为滋生贫困、贫民区和肮脏的温床,还有可能成为污染、环境退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器。
这就是我们要采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模式和发展模式构建宜居城市的原因所在。推进城镇化可促进创新,催生新创意,为经济增长、新增就业和提高生产率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管理自然资源、二氧化碳排放和灾害风险。城镇化进程如由人推动,就有可能产生重要成果。伦敦和洛杉矶就是采用这一方式来解决其空气污染问题的。
现在,我们对中国的城镇化经验有了第一手了解。该经验可帮助全世界城市更好地应对城镇化构成的挑战。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为期15个月的综合性城镇化研究。
该研究重点探讨了城镇化的高效、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事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提供了一项综合议程,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在本博客早前的一篇文章中说道。
首先,新型城镇化将提高效率。随着土地得到更高效利用,人口流动性增强,针对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更为完善,大城市可在价值链上升格其经济结构,中小城市可吸引更多产业进驻,也可为农民工创造距其故乡更近的就业机会。
其次,城镇化进程可增强社会包容性。从新德里到拉美地区城市,社会包容性是其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政府已采纳了研究报告就改革户籍制度提出的建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将将强化农村居民的产权,最终向其提供基于市场地价的征地补偿,从而推动缩小城乡差距。
再次,新型城镇化将提升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因为新一轮改革将扩大内需,提高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型城镇化也为就如何为城镇化筹集资金展开更广泛讨论提供了契机。鉴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型创收的依赖程度降低,报告建议各市通过不动产税或环境税等新的资金来源帮助筹集资金,向更多农民工提供新型服务。
在我个人看来,今年三月在北京发布的该报告具有很强的公开性和分析严谨性,是世界银行集团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议题进行成功合作的又一个范例。在短短两年前,我们联合发布了《2030年的中国》报告,其提出的多项建议已经得到了落实。
城镇化研究课题由李克强总理于2012年11月底金墉出任世界银行行长后首次访华期间提出。中国政府于今年初公布了城镇化规划,之后在我们四月份召开的春季会议上,几位高级官员与我们分享了对该规划的深入解读。中国刚刚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为对污染单位和个人实行更严厉的惩罚提供了法律保障。
今天下午,中国局局长罗兰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介绍了《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报告,并与联合国人居署和其它国家的专家探讨了中国城镇化与全世界的相关性。
我们发现,与知识渊博的中国同事合作是本报告成功推出的关键,也为向我们的借款客户国提出政策建议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随着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其它地区的很多国家正在迅速推进城市化,中国的城镇化模式将为如何应对城市化构成的巨大挑战提供宝贵经验。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