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乡”丽水:致力构建气候适应型城市

版本:
Image
图片:吴皛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速度空前的城镇化使得2.6亿农民工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领域,也帮助5亿人摆脱了贫困,推动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年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2000年至2014年间,天气相关灾害造成了4.645万亿元(约合74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强有力证据显示,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灾害格局。据观察,特大暴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幅上升;而未来气候情景模拟显示,降雨的年际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增大,从而加剧洪灾风险和缺水严重程度。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浙江省丽水市遭受洪水灾害、山体滑坡以及高温酷热之苦。如今, 200多万丽水人有很多自豪之处。丽水被认定为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如画的生态之城、养生天堂和长寿之乡,这得益于丽水市和浙江省政府官员高度重视,首先弄清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的根源,随后全面规划、设计和实施了技术上完善的项目。这些项目与穿城而过的河流和谐相依,与周边丘陵地带贯穿全市的天然暴雨排水系统浑然一体。

这些因素使得丽水成为承办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研讨会的理想之地。本次研讨会于3月30-31日举行,由中国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以及世界银行集团共同举办。

出席研讨会的14个城市都因气候变化而经历过类似问题。其中很多城市遭受过高强度降雨和台风造成的洪灾,其它城市不得不应对酷热和缺水问题。这些城市都还在快速增长。因此,实施基于气候风险制定的规划,可以确保城市所需要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可持续性。 

各城市都已认识到,要适应气候相关灾害,要求城市高层领导动员、协调并管理公共、民间和社区组织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最有可能受不利天气事件影响的居民和社区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当地和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灾害管理、宣传、水利、排水、电力、公路、公共交通、垃圾管理、卫生、教育、住房、公安以及天气预报服务等部门。

为此,中国制定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根据这一方案,28个试点城市(总人口约1.1亿)将收到全国技术专家提出的建议,也将受邀参加诸如本次丽水研讨会的其它研讨会,交流实用知识,学习国际经验,发现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专业力量。各城市将制定本市的气候变化适应方案,为实施相关项目和计划筹集资金。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将继续参与提供建议,定期对试点工作开展监测评价。

实施该试点方案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将给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制定政策行动和建设目标提供参考依据,这些行动和目标随后将纳入全国城市地方政府体系。

本次研讨会为世行专家分享国际经验,交流世界各城市在增强气候韧性、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采用的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新方法。会上,世行专家也介绍了创新型融资方法和管理安排,这些方法和安排有助于吸引民营部门参与,为降低气候风险的投资开辟新的资金来源。世行专家还介绍了City Strength等诊断工具,这是世行开发并在几个国家使用过的一个分析流程和方法。

世行同中国合作,因地制宜地运用全球知识来解决当地特定且复杂的问题,这项工作往往可以产生较大的全球公益效益,也可以在中国国内和全球产生知识外溢效应。本次丽水研讨会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它有助于试点城市评估自身在气候变化面前的脆弱性,制定并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包括增强抵御水文气象灾害的能力),增强应对因气候变化导致巨灾事件日益频繁和严重带来的新挑战的能力。此外,本次研讨会也有助于世行学习中国在设计和推行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方案方面的经验。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要感谢 黄达飞 贾铮 、吴皛 和沈立丹 等人的努力。

作者

Garo Batmanian

Lead Environment Specialist

Jolanta Kryspin-Watson

Lea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Specialist and Regional Coordinator,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