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纪念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中国系列博客文章中的的一篇,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超过世界任何国家,中国正在全力实现到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宏伟目标。 点击
此处
浏览系列中其他博客。
从1978年的农村改革开始,中国在全球减少极端贫困的努力中发挥了先导作用。世界银行从1981年以来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减贫的成功提供了协助。
从1990年开始,我有幸与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合作,参与了非常成功的扶贫项目。我亲眼目睹了在中国所有最贫困的地区彻底消除了最严重的极端贫困现象。我曾深入到中国西部和山区的数百个贫困农村,上世纪90年代的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农户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大部分农户及其子女营养不良,大部分学龄儿童读不完小学,当地没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道路不通,缺少清洁饮用水和其他基本的基础设施。
如今,在中国已经不可能再找到处于这种极端匮乏状态的农村或农户。我认为,这一非凡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从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强劲增长,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全面的扶贫攻坚计划,这些计划具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得到有效的实施。但这是需要花时间的,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世界银行等合作机构的参与。
我作为世界银行员工和咨询专家,从1981年以来积极参与了这些合作项目。我在世行工作的亮点和核心,就是1990 -2012年期间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广泛和极为密切的合作。在这22年里,我带领世行团队与国务院扶贫办合作,开展了两项重要的中国贫困评估课题研究和四个以村为单位的扶贫项目,项目受益总人数超过700万人,世行贷款总计6.34亿美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发展部、日本政府、CARE、国际助残组织以及很多其他国际、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和组织也参与和资助了这些研究和项目。
世界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广泛合作为中国政府的扶贫工作做出了以下主要贡献:
国务院扶贫办有效地利用了世界银行和许多其他合作机构的知识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分析研究、利用世行及其他合作方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实地开展试点、不断地为政策制定提供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第一个循环周期开始于1992年的世行研究报告《中国90年代的减贫战略》以及随后于1995年和1997年启动的西南扶贫项目和秦巴山区扶贫项目。第二个循环周期开始于2001年的世行研究报告《中国战胜农村贫困》和随后于2005年和2010年启动的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和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
这种分析、试点和政策反馈的循环周期的一个突出例子,就是在过去25年建立和完善的贫困监测体系。1992年世行研究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建议是需要加强贫困监测体系,这个建议的直接结果就是在西南扶贫项目和秦巴山区扶贫项目中安排了明确的贫困监测子项目。在世行发展研究局的技术援助以及项目支持下,中国国家统计局为上述两个项目覆盖的61个项目县建立了严格的贫困监测体系,后来在国家层面也采用了这一新的贫困监测体系,并推广到中国全国所有的贫困县,自那时以来国家统计局的贫困监测分析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亲身体会了国务院扶贫办及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对实现中国减贫目标的坚定决心与奉献精神。我参加了中国几乎所有西部省区(除西藏外)的扶贫工作,亲眼目睹了各级扶贫办人员的全心投入、无私奉献和诚实守信。从个人来说,我非常感谢国务院扶贫办充分接纳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的很多最好的朋友都是扶贫办人员,我很高兴我们达到了相互信任,他们对我的有用的意见会虚心采纳,而在我对事实有误解和建议不正确时会坦诚相告。
展望未来,令人欣慰的是,自从我2012年从世行退休之后,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政府已把到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当前中国减贫计划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建档立卡制度,确定了识别5600万剩余贫困人口的上百个属性。因为对中国建立贫困监测体系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看到中国现已在推动这项工作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远远超出了我在90年代的想象,使我深感欣慰。更重要的是,建档立卡工作的完成,加上最高领导人对减贫事业的高度重视,使我坚信中国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一定会获得成功。
从1978年的农村改革开始,中国在全球减少极端贫困的努力中发挥了先导作用。世界银行从1981年以来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减贫的成功提供了协助。
从1990年开始,我有幸与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合作,参与了非常成功的扶贫项目。我亲眼目睹了在中国所有最贫困的地区彻底消除了最严重的极端贫困现象。我曾深入到中国西部和山区的数百个贫困农村,上世纪90年代的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农户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大部分农户及其子女营养不良,大部分学龄儿童读不完小学,当地没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道路不通,缺少清洁饮用水和其他基本的基础设施。
我作为世界银行员工和咨询专家,从1981年以来积极参与了这些合作项目。我在世行工作的亮点和核心,就是1990 -2012年期间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广泛和极为密切的合作。在这22年里,我带领世行团队与国务院扶贫办合作,开展了两项重要的中国贫困评估课题研究和四个以村为单位的扶贫项目,项目受益总人数超过700万人,世行贷款总计6.34亿美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发展部、日本政府、CARE、国际助残组织以及很多其他国际、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和组织也参与和资助了这些研究和项目。
世界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广泛合作为中国政府的扶贫工作做出了以下主要贡献:
- 试点和完善中国农村扶贫项目采用的新型的多部门综合式扶贫模式;
- 强化向下转向最贫困乡镇、农村和农户的扶贫瞄准机制;
- 建立世界一流的贫困监测体系;
- 加强贫困社区赋权和参与式减贫。
国务院扶贫办有效地利用了世界银行和许多其他合作机构的知识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分析研究、利用世行及其他合作方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实地开展试点、不断地为政策制定提供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第一个循环周期开始于1992年的世行研究报告《中国90年代的减贫战略》以及随后于1995年和1997年启动的西南扶贫项目和秦巴山区扶贫项目。第二个循环周期开始于2001年的世行研究报告《中国战胜农村贫困》和随后于2005年和2010年启动的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和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
这种分析、试点和政策反馈的循环周期的一个突出例子,就是在过去25年建立和完善的贫困监测体系。1992年世行研究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建议是需要加强贫困监测体系,这个建议的直接结果就是在西南扶贫项目和秦巴山区扶贫项目中安排了明确的贫困监测子项目。在世行发展研究局的技术援助以及项目支持下,中国国家统计局为上述两个项目覆盖的61个项目县建立了严格的贫困监测体系,后来在国家层面也采用了这一新的贫困监测体系,并推广到中国全国所有的贫困县,自那时以来国家统计局的贫困监测分析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亲身体会了国务院扶贫办及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对实现中国减贫目标的坚定决心与奉献精神。我参加了中国几乎所有西部省区(除西藏外)的扶贫工作,亲眼目睹了各级扶贫办人员的全心投入、无私奉献和诚实守信。从个人来说,我非常感谢国务院扶贫办充分接纳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的很多最好的朋友都是扶贫办人员,我很高兴我们达到了相互信任,他们对我的有用的意见会虚心采纳,而在我对事实有误解和建议不正确时会坦诚相告。
展望未来,令人欣慰的是,自从我2012年从世行退休之后,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政府已把到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当前中国减贫计划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建档立卡制度,确定了识别5600万剩余贫困人口的上百个属性。因为对中国建立贫困监测体系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看到中国现已在推动这项工作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远远超出了我在90年代的想象,使我深感欣慰。更重要的是,建档立卡工作的完成,加上最高领导人对减贫事业的高度重视,使我坚信中国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一定会获得成功。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