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不小,管用就好

版本:
这是纪念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中国系列博客文章中的的一篇,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超过世界任何国家,中国正在全力实现到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宏伟目标。 点击 此处 浏览系列中其他博客。
 
四月中旬,我们到川东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看了南部县大堰乡封坎庙村、碑院镇林坝村的扶贫“四小工程”: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和小买卖。果林下,百余只土鸡正在啄食;水田里,一群鸭子正在游弋……这就是我们在林坝村脱贫户张定科家门前看到的一幕。今年61岁的张定科给我们介绍说:“在家门口搞点鸡、鸭等小养殖,还养猪,投资少见效快,真是再实在不过了。”他还告诉我们,以前他家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随着两个子女先后考入大学,家里的日子变得愈发艰难。去年初,他家在帮扶部门的支持下搞起了小养殖、小买卖,年底增收1.70万余元,摆脱了贫困。
Image
图片:李文勇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好扶的易脱贫的,都已经扶了脱贫了。现在的贫困村大多自然条件差,有不少的说恶劣也不为过。一些贫困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一些贫困村自然资源匮乏、缺乏生存条件,一些贫困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贫困居民贫困程度深,且致贫原因叠加,全国因病致贫的占42%、四川占53.90%,有的地方更高。农村不少的贫困户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有的电视机也是买的旧货,床单、蚊帐上都是补丁,甚至就没有床单、蚊帐。

与过去相比,扶贫成本边际递增。一句话,扶贫难度大。资源禀赋少、区位条件差、外出打工多、技术人才缺、能力水平低、老弱病残显,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短,这就是不少贫困村的现实生产力水平。这样的生产力水平,发展现代农业、高起点产业相对困难。显而易见,“四小工程”与当今贫困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南部的同志说,“四小工程”是一家一户的小项目,但2万多贫困户都发展“四小工程”,就形成了大产业,就提高了扶贫的质量和效益。

据相关资料表明,去年初以来南部县支持贫困户发展“四小工程”,帮助1800户贫困户从事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贩卖;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林园等16.20万亩;近1.20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小养殖”实现增收;1600户贫困户从事竹木制品或方酥锅盔、酸水豆腐、川北凉粉等产品加工,年底,全县贫困户通过发展“四小工程”,共增收近2亿元,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15780人。

总之,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精准扶贫,“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就贫困村发展产业而言,南部的实践说明:起点能高就高,不能高就不高,只要管用就好。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