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全球各地饱受酷热之苦。多地频繁创下高温纪录,气候科学家表示“2023 年 7 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月份”。随着气候变化加剧,高温热浪正成为普遍而危险的灾害,也成为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
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空调的发明,让人们对高温有了应对之法,但在室内越来越凉快的同时,也消耗了巨量的能源,并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应对城市高温,需要更加绿色、综合的解决方案。
广州是全球亚热带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聚集且建筑稠密,加上潮湿炎热的气候特征,给城市宜居性带来巨大影响。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高温挑战?世界银行与广州合作开展了可持续城市降温实践,在历史街区永庆坊、绿色生态城区中新知识城和位于城市中心的海珠湿地三个示点地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式,结合传统和现代人工设计智慧,探索了缓解城市高温、改善人居环境的综合解决方案(世界银行与能源部门管理援助方案, 2022)。
试点项目的关键经验:
1. 建设城市的天然空调系统。风对城市降温至关重要,凉爽的风能降低经过地区的温度,带走城市中的热量,减缓和消散热岛效应。城市中的森林、湖泊、河流是天然的“冷源地”,可以为城市提供凉爽的风流。广州对这些冷源地进行了严格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依托城市的山脉、水系和开阔空间构建了 6 条主要的通风廊道,结合广州盛行风向将凉爽的空气引入城市。距离城市 CBD 仅 3 公里、面积 11km2 的海珠湿地,在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作用下,能为中心城区带来 1℃ 左右的降温效益。根据模型测算,在未来 30 年内,海珠湿地将在缓解气候变化、娱乐、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创造至少 2.218 亿美元的价值。
2. 活用古老的在地建筑气候智慧。经过千百年气候适应的发展和实践,人类在城市营造和建筑设计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降温智慧。例如,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使用浅色屋顶和墙壁来保持房屋凉爽,中东和北非传统建筑广泛采用促进空气流通 的水景和建筑设计。广州同样形成了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智慧,包括促进自然通风的梳式结构布局、增强通风和散热的冷巷等等。在历史街区永庆坊,利用古老的原生树木打造纳凉广场,为人们提供天然的高温庇护所;恢复和沿用了可以隔绝热量的空心墙体和双层瓦屋顶、促进通风的灵活门窗结构等传统建筑元素, 让古老的气候适应智慧再次焕发生机。
3. 现代技术与设计的综合应用。在永庆坊采用遮阳、通风、隔热、喷雾等技术措施,同时在部分建筑屋顶和外墙使用反射性涂料降低辐射强度,以提升街区的清凉感和舒适度。在绿色生态城区知识城,通过连廊连接交通站点和楼宇,为行人创造了风雨无阻的慢行体系;同时,结合丘陵和洼地建造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 创造绿色和水的综合景观;通过绿色屋顶、绿色墙壁和天空花园等塑造了促进降温的三维绿化系统。这些基于自然的被动降温方案能够提供包括降低城市温度、减少能源需求,并提升城市韧性的多重益处,从减缓与适应两个层面帮助城市更好地应对更加炎热的气候,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未来,广州将在更多的旧城更新、新城建设和绿色基础设施保护中推广这些成功经验,同时,向全世界其他类似城市分享广州的做法。
4. 创新政策框架和融资手段以推动实施。广州的经验还表明,推广基于自然的城市降温方案,需要强大的政策和投融资机制的支持。将降温技术方案转化为城市规划设计指南将能为可持续降温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广州发布了一项指南,要求在城市更新规划和管理中纳入降温策略,包括场地、建筑、景观、设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同时,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政策、监管和激励措施的组合能引导私营部门投资。例如,广州在永庆坊降温示范项目中,采用 BOT 模式引导开发主体进行城市降温投资。此外,量化城市降温经济效益可以与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相挂钩,为可持续城市降温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广州在海珠湿地开展的降温效益资产化评估工作,可帮助城市推广绿色基础设施经济效益核算与定价,为基于自然的城市降温解决方案提供更多创新的投融资机制。
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城市降温”广州试点成果系列报告及视频目前已正式发布, 希望为正在承受热浪袭击的城市,提供综合的城市降温可持续解决方案。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