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对活着的人们而言,意味着游子回家的路会越来越近;但对于逝去的人们而言,他(她)在亲人的心中却越走越远……恰逢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我写下此文记忆参与世行贷款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历时八年的工作经历,感恩在这场深刻影响中国和撼动世界的自然灾害中为灾后重建付出心血和努力的人们。
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地震带的惊天一震,震碎了汶川的秀美河山,震惊了世界。断壁残垣下,流逝了无数鲜活的生命,破碎了无数幸福的家庭。电视上一刻不停地传来地震现场的惨烈场景,沉重地冲击着我的内心,胸中充满着对灾区逝去孩子深深的伤痛,眼中饱含着对灾区逝去生命的热泪。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永远的伤痛,也承载着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灵魂。
不仅是国内,国际社会的反映也非常迅速。世界银行率先和中国政府取得联系,为灾区捐赠一批救灾物资,并派出代表团前往灾区现场考察,为参与灾后重建进行积极准备。我陪同代表团来到了都江堰和绵阳,尽管做好了面对断壁残垣和满目疮痍的心理准备,但真正来到灾区时,现场惨烈的情形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不断的余震、坍塌的房屋、斑驳的血迹、四面扬起的尘土、四处散落的衣物、来往匆忙的救援人员,希望与绝望的眼神,人们对亲人的呼唤,撞击着我的耳膜久久无法散去,以至于很久以后我都能记忆起耳边那撕心裂肺的声音。
三个月以后,由中央政府统借统还的世行贷款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正式启动,我也开始了与世行在这个项目上长达八年的合作。从那以后,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人们经常能见到一位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外籍友人往返奔波。由于往返次数太多,就连机场的安保人员都认识了这位供职于世行的汶川地震项目的项目经理华玛雅女士,也知道她正在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而工作。所以每次见到她时,人们都致以真挚的笑容和热情的问候,感谢她为灾区重建的付出和辛劳,大家的友好让她记忆深刻。2015年我在北京再次见到华玛雅时,她即将离开中国去到别的国家工作。当见到我第一面时,华玛雅便关切地问起灾区的情况和项目的实施情况,得知一切都非常顺利时,她十分开心。她高度肯定了中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执行能力,以及中方与世行团队的高效、专业和辛苦付出。随后她拿出自己亲手绣制的手工艺品,向我讲述了她眼中的汶川地震及灾后重建:从灾区现场的断壁残垣、灾民安置的涅槃重生、灾后重建的万众一心、到重归故里的幸福生活,每一副作品都饱含着对灾区的深情厚爱,承载着努力的目标和成果,寄托着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华玛雅反复强调能够参与汶川地震重建项目是她一生中非常难忘的经历,对项目取得成功充满信心。世行高度重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聚集了当时世行中蒙局最优秀的专家团队,项目经理Paul Procee、工程专家翟小可、环境专家孙重武、社会专家曾俊、卫生专家张硕……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从2008年筹划到2016年完成,历时8年。重建与新建道路共265条,道路总长度207.4km,道路总长度恢复至地震前的比例为149%,道路设计等级均达到主干道和次干道设计标准;桥梁完工总长度8437m,占合同量的103%,桥梁抗震设防烈度达到抗震8度;供排水管网完工总长度609.5km,占合同量的104%,雨污水全部实施分流,管网建设满足当前需求并按规划考虑远期发展;防洪堤完工总长度30.14km,占合同量的102%;新建自来水厂8座、加压泵站4座、污水处理厂六座,均100%完成既定合同目标。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持续8年时间,相较于国际上灾后重建项目普遍需要10年时间相比,有较大提前。从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上来看,项目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均超额完成合同,且建设标准(尤其是抗震设防烈度)远远超过震前水平;从建设时序和发展需求上来看,项目通过追溯报账、第一批次项目完成了应急抢险救灾和原址恢复重建任务,在时间上与国家重建要求基本同步,更关键的是在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第二、三批次的项目,对灾区城镇基础设施进行了扩充和升级,为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坚实基础。
项目引入了与国际接轨的灾后重建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项目性质和确定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将恢复重建和振兴发展相结合的重建模式。规划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秉承“生态宜居”的和谐原则,围绕“产城融合”的重建思想。实施中“品质管理”高效运作优质项目,“紧急贷款”速效保证重建需求,“基产结合”持续改善经济民生,“灾区社评”全面聚焦群众诉求,“知识银行”注重培养人才队伍,“绿色重建”始终坚持生态保护,“韧性增强”不断提升防灾减灾。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是世界银行迄今为止在全球实施范围最广、贷款金额最大、建设内容最复杂的城镇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梁、防洪堤、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垃圾填埋场等设施的恢复及新建。这也是世行在中国开展的第一个大规模框架贷款,为世行在华的业务引入一种创新性的项目设计。项目中制定和实施的程序,尤其是项目框架设计、原则确定、内容甄选、项目评估、工程管理以及成果监督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将对中国和世行其他项目产生示范性的广泛影响。在中外双方共同努力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被世行评定为非常满意项目,并被列为世行全球案例项目。
项目的另一亮点,就是非常注重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与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合作,使中国第一所从事灾后重建与管理的专业学院,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发挥了技术支持、能力培训、现场指导、经验总结等作用,促进了灾后重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和共享,为学院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和国际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支持。通过持续开展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实现了地方政府管理软实力的提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运营。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仅以此文祭奠逝去的同胞,纪念八年灾后重建的点滴,感恩所有同甘共苦的领导和同事,并致谢曾经一起工作奋斗的世界银行的官员和专家!
(作者施毅为原四川省政府城建环保项目办公室主任)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