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界冉冉上升的一颗新星。中国的研发资金占GDP 2.2%以上,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国内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领先,在高铁、电商、移动支付等关键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在全球技术前沿。中国政府将创新视为未来经济增长和与发达国家接轨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但是,这足以使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冠军、跻身作为世界技术知识主要贡献者的少数几个国家的行列吗?增加科技创新投资会有助于阻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全要素生产率从本世纪初的2.7%到2008年至2017年期间骤降至仅1.1%)并促进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吗?
世界银行新报告《促进中国的创新:来自国际良好实践的启示》认为,要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可能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创新能够提高生产率。有必要提升专利质量,增加基础研究投资,确保公共资金对创新的支持基于强力绩效激励和监测更有针对性。此外,中国可以进一步努力支持技术扩散,加快管理做法的升级。最后,继续支持开放创新体系对中国是有益的,开放创新体系在过去数十年为中国取得经济和技术成功做出了贡献。
开放创新体系的确是促进新技术吸收扩散和开发的关键。通过恢复早先的高生产率增长,中国就能更容易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抵消增加公共投资的收益递减和劳动力逐渐减少的影响。
在许多方面,中国基于吸收外国技术和参与开放全球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可以说,迄今为止,中国得以受益于开放的全球创新体系,同时保护了自身的关键战略产业,推进技术的本土化,并采取措施逐步走向技术自主。这两个目标可能会日益变得互不兼容,尤其是中国已不再被看成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很多产业、企业和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被认为已接近全球技术前沿。通过消除庇护一些国内企业不与跨国企业竞争的障碍,中国可以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提升其生产率,消除与贸易伙伴的一个主要摩擦根源,一举多得。近几年的发展显示,中国的部分开放方针已经超出了其使用年限。一个工业上成熟的中国,认识到全球化带来的优势,能够有信心同发达经济体的开放相媲美。
中国能够做些什么来保持全球创新体系开放并继续从全球技术进步中受益呢?虽然有些形势发展是由中国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驱动的,但中国自身也有很多事情可做。
首先,继续加强管理国际经济关系和促进对话的国际规范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中国可以通过与世贸组织规则及其它国际规范(比如经合组织关于国有企业待遇的竞争中性原则)保持完全一致、减少形成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法规和加强执行机制,帮助推动这些努力。
第二,中国可以“以身作则,引领世界”,通过充分开放市场,确保为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公共支持政策的透明度。所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为国内经济增长、包括私营部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减少了其他国家对不公平竞争环境的担忧,从而帮助保持全球创新体系的开放。
第三,中国可以进一步促进科研和创新领域的全球合作,这可以包括增加对全球公共产品的基础研究合作(比如绿色技术、医药及其它)的投资,开放中国研发项目允许外国研发人员参与,扩大对研究和专利领域的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国际合作的支持。中国政府最近决定允许外国研发人员领导公共资金资助的研发项目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最后,中国可以重新考虑其尽可能囊括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本土化政策。有些技术自主权对于一个主要经济大国是可取的,因为服务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开发主要面向巨大的国内市场,比如高铁。但就像进口替代走向极端一样,可能很快会适得其反,浪费资源重新发现已知技术,损害了同其他国家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可能还会引发贸易争端,阻碍外国直接投资。双赢的解决方案可以是让其他国家参与中国的新技术(包括核心技术)研发工作,确保其他国家不会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想要垄断全球创新制高点的国家。
中国会成为全球创新冠军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采取果断措施化解国家创新体系目前面临的挑战,学习国际良好实践和保持国际创新体系开放,将会是一个正确的开始。
相关链接: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