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中国食品安全:应对普通问题需要不寻常的的方法

版本: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已成功让五亿人民脱离贫困。多年来,政府的扶贫战略一直聚焦于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充足的食品。Image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驱动下,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目前,中国政府已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上。这个问题现已变得非常重要。习近平主席也曾强调过:“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在2015年3月的一次民意调查中,超过77%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是目前在生活质量方面最重要的问题。环境污染作为专家公认的中国食品安全的致因之一,同样备受公众关注。

中国人如此重视食品,除了因其包含了各种营养物质,也是源自对饥饿的历史记忆。食物往往也是一个地区的标志与自豪,是款待客人时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

中国人传统上认为每种食物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生姜驱寒止呕,大蒜消炎止泻,菠菜理气养血,核桃健胃补脑,梨能润肺止咳等。在中国,常能听到人们聊起多吃某种食物有助于治疗某些疾病。正因如此,中国人格外重视食品安全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不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对老百姓健康的威胁,也是影响社会稳定以及文化认同的隐患。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家的高速发展。在近几十年间经历了空前发展的中国,今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这样的发展所产生的效应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工业的繁荣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基础设施的改善,给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带来了极大压力。长远来看,这种压力将会大大约束食品生产的能力。

工业增长所带来的大量排污严重增加了对土壤和水的污染。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有约20%的耕地的重金属超标。由于土壤和水对食品生产的直接影响,其污染将可能成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导原因。

与此同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也增大了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根据“国际商业观察”预测,食品消费将在未来五年内以9.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不断攀升,而这个数据远超过整体经济的预期增长率。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近 3亿农民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中国复杂的农业结构来说,这种情况更是给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增添了许多挑战。

在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开始大力着手于机构改革,以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价值链的管理。成立不久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总局)已成为了检验最新理念、落实严格监管的主要机构。食药总局正在采用现代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并且在基础设施和人员培训上加大投入。另外,中国的网民也已成为了揭露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舆论的热议,政府的决心,都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自2013年食药总局成立之初,“全球食品安全伙伴”以及世界银行集团一直在与食药总局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最先进的国际资源来帮助中国的食品安全改革。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协助中国的监管者找出改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的过程中,在制度上和能力上亟待解决的难点。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在对三个省份的前期调研中发现的两个关键需求:1)在检验检测方面,逐步从只检最终产品转变为管控食品生产的全价值链;2)抓住食品污染的源头,而非末端,例如水、土壤和空气。
 
图片摄影: Artavazd Hakobyan


作者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