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让我们致力于构建有韧性城市

版本: English
Image
中国江西—— 2017 年7月 1 日:地处中国东部的九江遭遇暴雨袭击,城区多处积水严重,不少车辆被淹,市民们冒险趟过被淹道路。图片: humphery/Shutterstock.com.

目前,城市居民总数首次超过了农村居民总数。虽然城市有助于创造更美好未来,但现实是很多城市却难以不负众望。通常,城市缺乏向其居民提供哪怕是最基本服务所需的资源,同时全世界很多城市无法确保其居民免遭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的猛烈冲击。

导致这种情况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缺乏能够抵御洪水、海平面上升、山体滑坡或地震影响的适当基础设施。大多数城市需要提升防洪能力、更牢固的住房以及更完善的土里利用规划。然而,即便城市政府知晓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或行动来增强其韧性,它们中的大多数往往无法获得实现这一愿景所需的必要资金。

据测算,全世界每年需要逾4 万亿美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才能跟上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另外还需要1万亿美元投资来提升此类设施的气候韧性。很显然,单凭包括世界银行等发展融资机构在内的公共部门机构之力,在短期内是无法筹集到数额如此庞大的资金的。

除非我们找到能够吸引私营部门对该领域投资的有效之策,否则构建城市有韧性未来之梦就会破灭。

城市韧性计划署由世界银行和全球减灾与灾后恢复基金最近发起成立,其核心工作重点是解决如何最有效地动员私营部门资金用于增强城市韧性这一难题。今年11月初,该署把来自26个城市的高级别代表团与有关金融顾问和私营部门专家集中在一起,参加其组织的首届针对城市韧性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会议。本次会议宗旨是帮助城市同潜在融资伙伴建立联系、发现并精选现有投资机会、探索建立更能吸引私营部门参与的交易架构。

只要投资风险适中且投资回报合适,私营部门投资者就愿意对构建更具韧性的未来投资。与此同时,城市自身可坐拥其大量资产,使其有助产生投资回报并吸引投资者投资。城市韧性计划署力求:

  • 为投资者和城市领导人共商相关事宜营造良好环境
  • 建立城市自身能力,使其能够准备并安排有助私营部门介入并从城市韧性增强获益的交易。 
试想一下某市 遭忽略的滨水区或老工业区:这些地区似乎不能产生利润且利用不足的土地可 轻易转化为该市可吸引投资的宝贵资源。有时,公共部门只需投入有限但具有催化作用的资金,如清理河流或建设公园,即可迅速启动开发进程。此类公共投资可提高低价,因为居民可从享用以前被淹没的土地而受益或可利用新建的公共休闲或活动场所。

捕获这一新创造的价值,可对提升城市为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筹集资金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为捕获到这一价值,城市政府可计算土地有可能对居民和私营部门开发商带来的新增加值,之后通过专项征税机制或其它机制收回该新增加值。城市韧性计划署可就如何最有效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只要城市政府有能力获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地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即可有效指导此类开发工程沿着韧性建设和符合公众利益方向发展。此举可为改善城市面貌营造良性循环。

不论是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是从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讲,城市都已成为气候行动的焦点。城市政府为提升可持续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本地气候韧性所作出的决策,将会对地球的未来产生关键影响 http://blogs.worldbank.org/sites/all/modules/wb_helper/images/iconm-twitter-gray.png。不过,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需要大量投资,解决投资问题之策在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有效联合。

相关链接或资料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