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剖析贫困和共享繁荣状况评估工作面临的挑战

版本:
版本: English
如何获得评估全球贫困状况和各国最底层40%人口收入的提高情况所需的数据以及制定这些数据的分析流程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复杂议题。该议题在贫困问题专家中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论。

从对入户调查数据及其在政策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到把购买力平价数据用作评估贫困状况的统一标准,全球贫困状况分析工作的难度在于细节。准确理解世界银行近期在更大范围内采用的两大目标、弄清两大目标与大量可监测指标的契合度至关重要。这些指标中,每项指标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含义。如遇借款国政府部门和外部合作伙伴希望跳出收入范畴对多种社会福利职能进行分析,我们还必须听取其意见。

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终结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完成情况评估方法:概念、数据和两大目标》(PRR)政策研究报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该报告由一个团队编制而成,成员包括Dean Jolliffe、陈少华、Aart Kraay、Christian Meyer、Mario Negre、EspenPrydz、RenosVakis、Kyla Wethli和我本人。另外还有很多人也为该报告的完成付出了努力。

我们还远不能保证实现到2030年全球贫困率(按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指标衡量)降至3%或以下和提高所有国家最底层40%人口收入的目标,但这目标并非不可能实现。如果我们采用惯常做法,就不太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在我们一旦认识到我们尚面临多种经济下行风险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当前,我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形势的同时,还面临着脆弱性和冲突导致的宏观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治理方式转型、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影响以及全球性疾病风险和流行病带来的潜在影响。这一形势表明,我们在两大目标上取得的进展很有可能化为乌有。但是我们坚信,如果两大目标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即如果最底层40%人口的收入出现强劲增长,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增长,那么终结贫困的目标将不再遥不可及——情况就会有所改善。有一点很明确:如果没有深入分析和优质数据,那么即便采用任何貌似精确的评估方法,我们也仍然无法评估在两大目标上取得的进展。在上述告中,我们试着对两大目标进行分解,阐明各目标的含义,并对其加以说明。

上述报告以及新一期《全球监测报告》(也于本周发布)首次对最底层40%人口现状进行了考察,发现在许多国家其数量一直在增长。我们对评估一目标的进展面临的多个难题予以了说明。上述报告特别指出,所作预测和估计的精确度与现有数据质量相吻合,世界银行和发展界在下结论时必须持严谨态度并给予适当的警示说明。

除了如何获得决定贫困和繁荣程度的入户调查数据之外,评估工作还面临其它诸多挑战。特别是来自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人均GDP估值,往往比来自调查数据的估值更能显示出平均收入趋势方面的差异。为何出现该种差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新一轮的购买力平价指数,包括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2011年购买力平价指数,可能会就我们对全球贫困人口及其在世界各地分布情况的评估结果提出质疑。支持这些指数的具体价格数据需要进行仔细审查。最终我们的假设可能会发生极大转变。

如果我们对计算结果以及我们尽可能准确评估两大目标的责任保持严谨而诚实的态度,那么我们就需要更有声势的行动支持以完善国别层面的数据系统,也要增加数据收集工作频次。为此,需要更多拿着记录板的基层工作人员的参与,也要开发出调查方案软件和其他工具。重要的是,国内统计机构对数据的需求不应让位于国际组织对数据的需求。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及时更新我们的数据库PovcalNet。过去几个月,世界银行的一个团队一直日以继夜地工作,根据修正后和新近获得的入户调查数据(目前总计超过1000组),对1981年到2011年有关贫困评估的所有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更新。PovcalNet于本周进行了更新。据我所知,其中一些数据对于对近期数据一直有强烈需求的外部贫困问题专家而言,将是一大喜讯。PovcalNet为世行在《政策研究报告》、《全球监测报告》和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