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伦敦地铁挑战社会准则之时发生了什么

版本:
版本: English

London  Underground station

目前,全世界157个城市均建有并运营地铁系统。这些地铁运送人们上下班,使得人们周末外出游玩成为可能,便于游客无需经受与人交流不畅的困扰而四处游走。 

如此巨大的地铁乘客数量催生了很多礼仪规则。在日本,人们在乘坐地铁过程中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被视为礼貌之举,如此其他乘客在出行过程中便不会受手机铃声打扰。榴莲被视为世界上最臭的水果。新加坡禁止乘客在乘坐大运量捷运交通工具过程中食用榴莲,“禁吃榴莲”标识已被张贴在整个捷运网络。不论何时,在首尔乘坐地铁过程中坐在专用座位上都被视为不礼貌之举,无论周围是否有需要此类座位的乘客。 

一条或许是最严格且最被人们自觉遵守的礼仪规则是,在乘坐滚梯进出地铁站过程中,应站在右侧,在左侧行走。这样,希望在滚梯上行走的人们就可以畅通无阻而无需每五秒钟就得说一声“劳驾”了。如您想免遭他人粗口,在高峰时段遵守这条规则尤为重要。忘记遵守这条规则的人们有可能争辩说,遵守这条规则的一些人看起来是多么道貌岸然。

去年12月4日(星期五),伦敦地铁运送了482.1万名乘客,创下了单日运量新纪录。然而,当天另一件事也在悄然发生。

这天,上午8:30-9:30期间在霍尔本站下车的乘客达1.1万,他们碰到了一件令人异常恼火的事情。当他们汇入人流,抬眼向该站滚梯望去,看到了着实令人反感的景象:数十人站在滚梯左侧。

这是为期三周的试点方案中的一项措施,其要求通勤者站在滚梯左侧而非在该侧行走,目的在于了解这样做是否有可能减少排队候梯现象。

这一创意是由伏科斯豪尔站区经理罗伦赴香港度假后想出的。在香港度假期间,他注意到香港快速城铁乘客秩序井然地站在滚梯两侧,其结果是乘客们通行似乎更高效、更安全。度假回来后,他写了份报告。该报告促使伦敦交通局客户战略分析师西莉亚·哈里森及其同事考虑这一做法是否可以应用于伦敦某个地铁站,如霍尔本站。

Holburn Station这一理论可能有悖常理,但也很有说服力。在距地面距离较短的站点,把滚梯左侧留给赶时间的人们使用符合常理。在此类站点,乘坐滚梯距离不长,因此很多人希望通过爬梯到达街面。不过,在距地面距离较长的站点,滚梯有可能很长。在此类站点,仅有少数人可能愿意通过爬梯方式出站。2002年就伦敦地铁滚梯运力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在使用垂直高度为24米的滚梯时,仅有40%的乘客想过采用爬梯方式出站。

哈里森的同事保罗·斯通曼做了些初步计算。他从理论上进行了测算,结果是让人们站在滚梯两侧,每分钟可以使滚梯乘客增加31人,增幅达28%。霍尔本站管理人员似乎很喜欢这一完美的测试案例,原因不仅仅在于其滚梯的坡度很陡,还在于其高峰时段匆忙赶路的拥挤人群。

为了使其方案奏效,上述人员必须别出心裁,也必须能够说服他人。他们原本认为,执行这一方案可能是个好的做法。他们设想让穿着制服的人们站在滚梯左侧,如此其他人就无法通过了,但此也引发了对潜在攻击的担忧。于是,他们便决定仅鼓励通勤者站在滚梯左侧。轮渡交通局工作人员站在滚梯底部,用扩音喇叭尽可能友善地询问通勤者是否愿意站在左侧。身着便装的工作人员走上滚梯,挡住他人通行之路,但此举也产生了新的社会压力。他们要求夫妇二人或情侣手拉手站在滚梯两侧,以阻挡试图迂回通过人群而前行的乘客。
 
此举招致的反响很大。在霍尔本站三周的试点期间,反对这一做法的人们表达了其看法。一位反对者说:“这是一条面向瘸子和懒人的规则!”,另一位说:“我知道如何乘用滚梯。”该试点方案“糟糕透了”、“属脑袋进水之举”、“简直是垃圾”、“荒谬之极”、“很坏的主意”。在一小时“声讨”过程中,18人将这一做法称为“愚蠢”。决定大步走出该站的一位男性把一名儿童推到一边。“如果我们想走出站,你能让我们通过吗?”另一位男性责问道。

尽管如此,但随着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三周的实践,乘客们最终变得稍稍顺从了,他们遵守了这条新规则,但如一份后续报告所指出的,他们用“诸如摇头等肢体语言”来表达不满情绪。

这一“左侧站立”试点方案如要获准在霍尔本站永久实行,并且有可能推广至其它类似站点,则必须要经过更多测试和分析。乘客反馈意见已然使得该团队得出如下结论:至少让一台滚梯按常规方式运行乃明智之举。初步证据显而易见:尽管一些人明确表示了对该方案的不满,但罗伦的想法还是对的。借助自行观测结果和自行采集的数据,哈里森及其团队成员发现强有力的证据,其可以支撑以下结论:滚梯两侧站立是运送乘客的一种更有效方法。举例说,如规定只允许(两侧)站立,一台在平常的一周内每天上午8:30-9:30期间运送12,745名乘客的滚梯则可运送16,220名乘客。这一数字实际上超过了斯通曼的计算结果。

您可能会认为,上述结果足以支撑把这一模式引入滚梯坡度足够陡而使人们不愿意步行出站的任何站点,但乘客们仍然给试点团队出了难题。鉴于此,从试点结束后的一周起,他们立即恢复了常规做法。
 
然而,哈里森及其同事们并没有退却,目前正在讨论另一项试点方案。该试点如付诸实施,将侧重一台滚梯,同时相关人员也将观察乘客在没有工作人员用扩音喇叭监督的情况下是否愿意站在滚梯左侧。该滚梯扶手和踏板的颜色将不同于其它滚梯,同时滚梯左侧将用两只稳稳站立的双脚图案装饰。此外,将采用全息影射技术制作的乘客服务人员(下文简称“假人”)取代真人,提醒人们站在滚梯两侧。

该假人究竟应该说些什么成为了讨论议题。一些人提出了“利他主义”方案,但随后有人指出,在伦敦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人人都在担心伦敦地铁将会拥挤不堪之时,负责鼓励人们使用替代路径的团队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要求通勤者使用替代路径(因其对伦敦有利)的做法,较之口头上说它对通勤者自身有利,并不太成功。此外,滚梯似乎也阻碍了人们这样做,因其使得一些乘客无法通过步行方式出站,但这一做法实际上有利于绝大多数滚梯乘用者,因为人均候梯时间缩短了。

与此同时,伦敦发展速度快于其它任一欧洲城市,其总人口目前为860万,这一数字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1000万。据伦敦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预测,人们对地铁系统的需要将增长60%,这意味着伦敦交通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世界上最古老地铁网络的潜力。为提升高伦敦地铁运力,伦敦交通局将采取多项举措,而改变乘客行将成为其中日益重要的一项举措。当然,围绕左侧站立方案的争论也是这些举措中的一项内容。哈里森、斯通曼及其同事们认为,该方案有可能对缓解伦敦地铁最繁忙的一些站点的拥堵状况产生显著影响——随着 车辆设计改进、发车频率提高、车辆运行可靠性提升以及更多乘客同时在同一站台下车,拥堵将只会加重。

伦敦地铁圣保罗站图片摄影:RanZag,取自维基百科资源共享库
霍尔本站滚梯图片摄影:Renaissancechambara,取自维基百科资源共享库


作者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