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English
Español
近来,全球经济形势并不太好: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经合组织国家需求疲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显著放缓、资本流量不可预测且对汇率造成影响、世界贸易明显低靡。目前显然不是争当财政部长的好时机!
这就是本月8-10在利马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所处的大背景。这一疲软的全球经济形势
要求我们重点分析目前困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要求我们找出政策解决方案。在利马,全球经济形势疲软是“ 平衡可持续增长与社会公平”研讨会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过去十年来,拉丁美洲与东亚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目前,二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达到了历史最强水平。同样重要的是,二者可以相互吸取对方在经济良好和困难时期的经验教训。
东亚地区是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以及促进该地区多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令人惊叹。这些国家包括韩国和新加坡等早期的工业化国家、马来西亚和泰国等第二代快速发展国家以及中国和越南等近期的高速增长国家。
东亚地区的第一条经验是政府资金主导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的建成降低了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了经济生产效率。
东亚国家的情况与大部分拉美国家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公共支出以社会支出为主,其中部分支出用于偿债,但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将其足够比例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结果其能源成本相对较高,交通运输成本过高,港口效率低下。
这些结果在大宗商品价格较高情况下不太显著,但由于出口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些结果就相当显著了。仅从本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巴西就可以看出,对基础设施的公共支出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2%。这一比重对巴西而言完全不够;同时,这一比重太低,因而不能吸引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证据表明,未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的经济体不太可能保持其国际竞争力,这是东亚地区出口主导型经济体的一条最重要的教训。
东亚地区的第二条经验是提高生产率很重要。很显然,高生产率是经济取得大幅发展的关键。不论是受资本投资或技能型劳动力推动,还是受技术创新推动,如果总要素生产率不高,经济都不会快速发展。拉美国家在这方面就做得不好。尽管基本用工人数增加,但技能质量和技能型劳动力的吸纳以及创新方面仍与东亚国家存在差距。
亚洲国家拥有规模更大的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面临竞争力更强的市场。企业要参与全球竞争,就要向全球发展,在效率方面具备世界水平。拉美国家很少有企业属于此类。韩国现代和三星集团的经验尚未得到复制;同时,尽管一些拉美国家努力通过提供贴息信贷方式打造世界级企业,但结果并不如人意。相反,很多拉美国家存在隐性进口限制,从而阻碍了竞争力提高,使得国内消费者面临成本更高、质量更低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拉美经济体的经验也可共东亚经济体借鉴。拉美地区多个经济体收入分配方面取得了进步,数以百万计人加入了新中产阶层。这些成就中,部分成就归因于一些有效转移支付计划支撑下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因此,本地区的第一条经验是解决不平等和社会问题。
东亚地区制造业就业人口位居全球首位,但其在很多福利指标方面落后于拉美地区。东亚地区借鉴拉美经验,有助于本地区人口从贫困人口行列进入新的中偏低收入阶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投资重点转向基本住房和耐用消费品。鉴于当前贸易额较低,把总需求转向内需或许是亚洲国家必然选择的一项有效政策。
此外,很多拉美国家在民主和政治问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尽管政治压力有可能在付出投资代价的前提下增加当前消费需求,但确保公共政策透明是本地区大多数国家需实现的一大目标。治理方面的优异表现是改善监管和提升法治可预测性的一大决定性优势和前提,在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量减少的形势下尤为如此。 因此,本地区的第二条经验是缺乏问责制和政策性补救措施的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
请点击 此处,了解上述研讨会的情况,并通过#amlatandasia分享相关经验教训。
近来,全球经济形势并不太好: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经合组织国家需求疲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显著放缓、资本流量不可预测且对汇率造成影响、世界贸易明显低靡。目前显然不是争当财政部长的好时机!
这就是本月8-10在利马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所处的大背景。这一疲软的全球经济形势
要求我们重点分析目前困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要求我们找出政策解决方案。在利马,全球经济形势疲软是“ 平衡可持续增长与社会公平”研讨会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过去十年来,拉丁美洲与东亚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目前,二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达到了历史最强水平。同样重要的是,二者可以相互吸取对方在经济良好和困难时期的经验教训。
东亚地区是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以及促进该地区多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令人惊叹。这些国家包括韩国和新加坡等早期的工业化国家、马来西亚和泰国等第二代快速发展国家以及中国和越南等近期的高速增长国家。
东亚地区的第一条经验是政府资金主导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的建成降低了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了经济生产效率。
东亚国家的情况与大部分拉美国家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公共支出以社会支出为主,其中部分支出用于偿债,但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将其足够比例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结果其能源成本相对较高,交通运输成本过高,港口效率低下。
这些结果在大宗商品价格较高情况下不太显著,但由于出口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些结果就相当显著了。仅从本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巴西就可以看出,对基础设施的公共支出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2%。这一比重对巴西而言完全不够;同时,这一比重太低,因而不能吸引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证据表明,未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的经济体不太可能保持其国际竞争力,这是东亚地区出口主导型经济体的一条最重要的教训。
东亚地区的第二条经验是提高生产率很重要。很显然,高生产率是经济取得大幅发展的关键。不论是受资本投资或技能型劳动力推动,还是受技术创新推动,如果总要素生产率不高,经济都不会快速发展。拉美国家在这方面就做得不好。尽管基本用工人数增加,但技能质量和技能型劳动力的吸纳以及创新方面仍与东亚国家存在差距。
亚洲国家拥有规模更大的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面临竞争力更强的市场。企业要参与全球竞争,就要向全球发展,在效率方面具备世界水平。拉美国家很少有企业属于此类。韩国现代和三星集团的经验尚未得到复制;同时,尽管一些拉美国家努力通过提供贴息信贷方式打造世界级企业,但结果并不如人意。相反,很多拉美国家存在隐性进口限制,从而阻碍了竞争力提高,使得国内消费者面临成本更高、质量更低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拉美经济体的经验也可共东亚经济体借鉴。拉美地区多个经济体收入分配方面取得了进步,数以百万计人加入了新中产阶层。这些成就中,部分成就归因于一些有效转移支付计划支撑下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因此,本地区的第一条经验是解决不平等和社会问题。
东亚地区制造业就业人口位居全球首位,但其在很多福利指标方面落后于拉美地区。东亚地区借鉴拉美经验,有助于本地区人口从贫困人口行列进入新的中偏低收入阶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投资重点转向基本住房和耐用消费品。鉴于当前贸易额较低,把总需求转向内需或许是亚洲国家必然选择的一项有效政策。
此外,很多拉美国家在民主和政治问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尽管政治压力有可能在付出投资代价的前提下增加当前消费需求,但确保公共政策透明是本地区大多数国家需实现的一大目标。治理方面的优异表现是改善监管和提升法治可预测性的一大决定性优势和前提,在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量减少的形势下尤为如此。 因此,本地区的第二条经验是缺乏问责制和政策性补救措施的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
请点击 此处,了解上述研讨会的情况,并通过#amlatandasia分享相关经验教训。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