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历史告诉我们卡特尔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充当什么角色?

版本:
版本: English
石油市场近期动态引发了有关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可行性及其在全球原油市场的角色方面的激烈辩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之间的石油政策”,目前其原油产量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40%左右。如今,该组织拥有12个活跃的成员国: 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卡塔尔、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安哥拉。1973年,欧佩克决定实施石油出口禁运,导致石油价格在1973-1974年间增长三倍,而且还对1978-1979年间石油价格增长两倍发挥了作用。自此以后,欧佩克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效率增益、新增石油供应国以及欧佩克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和1990-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使卡特尔的作用遭到削弱。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石油价格跌至每桶不到10美元。此后,欧佩克通过设立价格区间目标,重新开始干预市场。

过去四年(直至2014年11月),欧佩克的目标是将油价范围维持在每桶100-110美元之间。 鉴于非传统石油生产国充足的石油供应(尤其是美国的页岩油)、全球需求疲软、美元不断升值以及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的发展态势意外地对石油供应缺少干扰,欧佩克在2014年11月27日召开的会议上决定不再限制供应。这项与市场预期相悖的重大决策,不但导致石油价格急剧下滑(自2014年6月份的高点以来,已经下降了几乎30%),而且还引起价格波动。

或许,欧佩克决定不采取行动是对其在石油市场的权力不断减弱的一种认可,这是经常表达的一个观点。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技术进步、非传统石油供应加强以及能源多样化,加上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协议对大宗商品市场进行管理,欧佩克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作用可能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一点已被经验所证明。

努力管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以便实现价格目标,对于原油市场既不新颖也不独特。二战之后,国际社会实施了许多大宗商品协议,这些协议常常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磋商,以便将价格稳定在双方均认为公平合理的水平。这些大宗商品包括小麦、糖、锡、咖啡和橄榄油。上世纪70年代之后,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社会采取了新一轮努力,达成了通常得到联合国支持的多项协议,并扩大到其他大宗商品,包括可可和天然橡胶。这些协议包含有关管理相应市场之工具的法律条文,包括出口限制和库存管理。 但是,长期以来,某些协议针对全球市场状况施加的价格和贸易限制,要么鼓励出现竞争产品(例如锡),要么鼓励新生产国进入市场(例如咖啡)。 因此,所有这些协议(原油协议除外)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锡。1954年,首次启动了《国际锡协议》谈判,其目标是通过管理缓冲库存将价格保持在所需的范围。在经历数年的维持库存所需资金不足之后,该协议于1985年宣告作废。由于该协议使锡价高企并保持稳定,协议之外的新的锡生产国进入市场:例如巴西 ,其市场份额从上世纪60年代的1%增至上世纪80年代的10%。高企的锡价还鼓励了替代品铝的发展,通过抓住饮料罐生产商不断增长的需求而获得市场份额。上世纪50年代至2000年代,全球锡产量增长了65%,铝产量增长了125%。
 
咖啡。1962年,占全球咖啡产量90%的咖啡生产国与几乎所有发达的咖啡消费国签署了《国际咖啡协议》(ICA),目标是通过强制性出口配额稳定世界咖啡价格。 咖啡价格攀升鼓励了新生产国的出现。例如,在相继签署《国际咖啡协议》期间(直到1989年,最后一份协议作废),两大非ICA成员国 ——前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为越南提供了发展该国咖啡业的技术与财政援助。1970年,越南的咖啡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5900万包中的0.7%。到本世纪初,该国已经取代哥伦比亚,成为继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如今,其产量占全球咖啡总产量的20%。

天然橡胶。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三大主要生产国的货币态势,涵盖天然橡胶在内的这些协议安排最终崩溃。橡胶的缓冲存库用于使橡胶价格保持在所需的范围。缓冲库存管理者有权在橡胶价格(已列入三大生产国国内货币指数)下跌或者超出某一特定水平时买入或卖出橡胶。由于全球需求疲软(部分原因在于亚洲金融危机),美元标价的橡胶价格下降,并且引起产量削减。但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三大主要橡胶生产国的货币急剧贬值,橡胶的本币价格攀升,触发了橡胶定价机制中的产量扩张。这种不一致最终导致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然而,欧佩克(唯一幸存的寻求积极管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组织)与早期的大宗商品协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欧佩克没有如何在市场条件充分时进行干预的法律条文,因此其能够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在某些时候,欧佩克可以恰当地处于“休眠”状态,而在某段时间(比如说十年),它也可以重新变得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历史可以提供任何借鉴的话,欧佩克的行动和有效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因为现在欧佩克是与新兴的技术和生产国进行竞争。

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世界银行政策研究短文》,其标题为“石油价格暴跌:原因、后果与对策”。该短文依据2015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前景》和《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中对石油市场的分析编写。

作者

John Baffes

Senior Agriculture Economist, Development Economics Prospects Group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