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新冠危机表明G2P支付应向数字化发展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政府对个人(G2P)支付的数字化发展是一项跨领域议程。G2Px倡议汇集了世界银行集团多个全球实践局和不同部门在诸多领域的知识专长——如社会保护、支付系统、金融包容性、数字发展、治理与性别等,以便规模化地改进G2P支付。本文即由世行集团负责数字发展、社会保护与就业以及金融、竞争力与创新的三位局长共同撰写。


新冠疫情危机凸显了数字公共基础设施(DPI)在确保政府快速安全地发放社会援助方面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DPI不仅使政府得以向数量空前的新受益人伸出援手,还使远程支付成为可能。这使千百万人首次进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各国可以学习和借鉴疫情期间积累的国际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效率高、响应迅速、包容性强的G2P(政府对个人)支付生态系统。

新冠危机期间经济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政府需要向大量人口提供支持——包括城市非正规居民在内,而原有社会援助项目大多不覆盖这部分人员。

扩展支持体系面临两个挑战:识别出哪些人需要支持,以及如何在疫情背景下安全、高效地支付救助款项。G2Px项目下的最新研究报告《数字基础设施在新冠社会援助中的作用》显示,那些已经具备良好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数据库、身份识别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国家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做得最为成功。

纳入新受益人的挑战

在疫情期间登记新的受益人并判定其受助资格是个很大挑战。城市非正规工人——以及其他新陷入脆弱状态、需要社会援助的个人——通常很难被社会援助系统识别出来,因为他们通常不属于任何现有的社会支持项目。据估计,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获得新冠疫情援助的家庭共有约17亿人口,而在大多数地区,一半以上受益人此前从未获得过任何政府支持。

疫情期间,原本已经建有数字化数据库和身份证系统的国家得以更好地对新受益人进行登记并对其受助资格做出判断。这些系统使政府能以安全和保护隐私的方式在不同数据库中查找和匹配潜在受益人信息,评估其受助资格并在整个过程中反复进行身份验证。例如,泰国的新冠疫情社会援助在线申请只要求申请人提供身份证号码(以及用于身份验证的基本个人信息)。仅通过这个唯一编号,他们就能对照一系列数据库进行信息核对并快速做出审批决定。来自工作年龄人口的申请有一半以上迅速得到批准。

那些无法使用现有数字数据库或身份识别系统进行交叉验证或核实远程注册人员身份的国家,平均只有16%的人口从疫情援助项目获得支持。相比之下,原本已建有数字化数据库和可信的数据共享机制的国家,疫情援助的覆盖率平均达到51%。

那些未建起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国家不得不依靠地方层面来收集信息,这意味着容易出错而且过程冗长。例如,菲律宾在发放第一轮疫情救助金时,由于原有的社会登记系统已经过时、数字身份证系统PhilSys的登记又尚未完成,因此不得不通过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收集1800万户家庭的数据。这个过程导致付款延迟,重复支付频繁发生(至少5%),并且项目也很难惠及新的受益人。这一经历促使菲律宾政府加快推出PhilSys,现在该系统已登记超过7200万人。社会福利与发展部将利用该系统开展试点,使G2P支付变得更加便捷。

扩大包容性的机会

受益人进行登记、资格得到验证之后,政府就面临第二个挑战:如何快速、安全地支付款项。很多国家使用了数字支付——有几个国家是首次使用这种方式。有些情况下,政府是将资金转到个人的移动货币账户或传统账户上;另一些情况下,个人是以移动代金券或代币的形式收到资金,然后再兑换成现金。

很多国家采用数字支付这一事实意味着数百万人首次开立了账户,这大大推动了金融包容性。在哥伦比亚,新冠疫情社会援助计划的近300万受益人是通过账户收到救助款,其中130多万个移动账户是专门为了接收这项资金而开立。巴西有约7000万人通过新冠响应社会援助计划获得援助,政府为他们设立了数字储蓄账户,使个人可以远程获取援助资金。据估计,这些受益人当中约40%在疫情发生之前没有自己的账户。

也有一些国家错过了这个扩大金融包容性的机会——比如有的国家将救助金发到一个功能有限的账户,或是使用只能用来提取现金的代币,而不是允许受益人进行数字支付、储蓄或转账。例如,巴拉圭创建了150万个新的移动电子钱包,但与上面巴西的做法不同的是,这些电子钱包的功能有限,受益人无法用它们来进行储蓄或转账。

打破障碍

那些在疫情期间拥抱数字化、通过数字方式发放社会援助的国家的集体经验代表了推动G2P发展的独特机会,但如果有关方面不能协调行动、总结经验并开展必要投资,就无法保证取得进展。

新冠危机期间,G2P支付的数字化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将其转化为长期发展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虽然很多国家在疫情期间使用了数字支付,但并非各国使用的账户都有助于加强金融包容性和妇女经济赋权。虽然数字系统被用于新冠疫情响应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系统可以规模化扩大——因为很多项目都是临时性的。

要想建设充足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DPI)、为政府支付项目的数字化提供支持,就需要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利益相关者果断采取行动。各方还要从新冠应对过程中汲取成功经验,总结今后需要避免的失误,确保项目能够支持长期发展目标——包括增加金融服务接入点、改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内。

各国现在面临利用这些经验教训发展数字G2P支付生态系统、建设广泛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独特机遇,进而帮助政府提高效率、为受益者打开新的机会之门。这方面的努力最终可为多种支付流提供共用渠道,从而提高支付的便利性、包容性并增强受益人权能。


作者

Christine Zhenwei Qiang

Global Direct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Vice Presidency

Michal Rutkowski

World Bank Regional Director for Human Development,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Jean Pesme

Global Director of Finance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