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考虑了男女两性在出行需求、方式以及行为方面的差异,目的在于促进两性平等。此类差异也会对两性使用智能交通系统的方式产生影响吗?
当我在网上搜索“(公交)IC卡”的时候看到了以下图片(见图1),它们体现了男女两性差异之一:男性在出行过程中随身携带的物品一般很少,而女性往往带着一个或几个包。女性上车后,需要从包中找卡,这可能要花些时间,也给身后排队的其他人造成了影响。其实只需对读卡器作简单的改动,就有可能简化这一过程,使得女性无需把卡从包中掏出来再刷,从而节省时间。
IC卡仅仅是投入市场的诸多智能交通系统之一。借助这些新兴的智能应用,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情来改善两性平等状况呢?
在世行在中国已资助或正在资助的20多个城市交通项目中,大多数项目都设有智能交通系统子项目。武汉和乌鲁木齐是中国首批实施世行贷款城市交通发展项目的少数几个城市中的两个。两市已初步完成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如公交信息服务、IC卡、公交站点和车内监控摄像头、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停车诱导等子系统建设。最近,两市分别开始实施新世行项目,对本市现有智能交通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整合和升级改造。
基于武汉和乌鲁木齐两个案例,在两性平等一揽子基金资助下,我们的研究团队设计了调查问卷,开展了焦点小组讨论,就如何通过把性别需求纳入智能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行阶段从而实现智能交通系统效益最大化进行了研究。
图3:武汉和乌鲁木齐 召开的小组讨论会
两性出行特点的性别分析
我们首先分性别对居民的出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出行目的、出行时间、频率、费用以及多维度出行需求等等。在两市调研的发现与在其它国家进行的类似分析的结果一致:
- 出行频率:相比男性,女性出行频率更高、出行距离更短,并且更多的在单次出行中完成多种出行目的。
- 出行方式选择: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男性更多选择自驾或打车。
- 出行费用:不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交出行,女性的交通费用大大低于男性,女性交通费支出仅为男性的65%。
- 出行过程中的关切因素:安全位居两性关切因素首位,包括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不过,在“省时”和“安全”相互冲突情况下,男性更有可能为追求效率而牺牲安全,女性则相反。两市70%以上的女性不敢去人烟稀少的街道、地下通道和偏远的公交站点。
智能交通系统的使用
我们还评估了在武汉和乌鲁木齐使用的典型智能交通系统,特别关注男女两性在使用智能交通系统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总体而言,我们发现,智能交通系统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些系统的应用也有助于弥合交通领域的性别差距。由于女性使用公共交通相关的智能交通系统的频率高于男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这些系统可提升女性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
最后,安全是女性在出行过程中的一大关切。与安全相关的智能交通系统(如闭路电视监控)得到了女性的更多支持。“如今,市民们对监控摄像头表示认可。我们这儿的公交车不论大小都装有摄像头。虽然不知道它们是否有用,但有了它们,我们感到安全,”乌鲁木齐参与焦点小组讨论的一位女性说。
关于对两性对智能交通系统使用情况的详细分析,请参见我们的报告《评估性别影响的智能交通系统 (ITS)》。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指南
实现两性平等系精明经济学。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把性别需求纳入规划、设计、运行和监测阶段并且树立交通发展领域政策制定者和从业人员的两性意识,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效益最大化的必要因素。为指导智能交通政策制定者和从业人员,研究团队最终编制了一份技术指南,用于将性别维度纳入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该指南可从这里获得。
中国在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经验尽管不是其特有经验,但可对正在考虑进行类似投资的其它国家发挥借鉴作用。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