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正快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随着政务数字化基本实现,中国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前沿技术和大数据从数据主导型决策和公共服务两方面进一步提升政府绩效。
近期,政府官员、学界人士以及世界银行工作人员齐聚上海复旦大学,出席为期两天的政府绩效管理系列专题研讨会——数字治理与效能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成立于1905年,在交叉运用社会学和工程学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方面久负盛名。
研讨会提供了多个拟建和已付诸实施的丰富案例。与会人员着重介绍了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公共部门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体现出的多样性。
研讨会介绍了当前一些具体案例的先进经验,也对中国有效推广和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做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改进对全国80多万税务人员的绩效管理:在采用创新制度和先进技术改进纳税人服务和加强税收有效征集方面,中国税务部门一直走在最前列。相关领导认识到了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对税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全体税务人员实行了绩效管理,建立了基于业绩的绩效考评制度,营造了同行间学习氛围。
上海公共服务“一网通办”:上海市政府建立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合并提供政府各部门的公共服务,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单一门户网站,大大简化了申请和审批流程。在机构层面,上海设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负责推动必要的“后端”数据集成,确保此类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确保信息得到有效利用。
广西促进公共部门创新:广西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接壤,是中国相对贫困的省份之一。自治区政府采用大数据驱动的绩效管理方式,促进公共部门创新,如建立技术平台,开展精准扶贫并跟踪相关投资。自治区政府此举吸引了全国关注,也获得了世行结果导向型贷款项目——广西扶贫示范项目的支持。该项目把大数据应用和技术平台融为一体。
评比:评比可鼓励地区间竞争和各地同行间学习。技术扩散可大幅提升效率,在中国省情、县情和乡情各异情况下尤为如此。与会人员开展的讨论凸显了当前受领先地方政府启发的若干观念转变。国家信息中心分析了衡量智慧城市的多项指标,跟踪研究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进程。该中心发现,智慧城市引发了正向的变化,在国家和地区层面都带来了更大的红利,并且分布越来越趋于均衡。时至今日,中国已拥有全世界半数的智慧城市。同样,为促进智慧农业推广,中国农业部正在对全国各县对数字农业的支持力度打分。
政府怎样才能收获数字红利?
就政府本身而言,出于自身需要而采用技术几乎没有多大价值,除非此举能够产生实质性成果,如改进公共服务、优化决策、提高公民参与等等。这意味着要优化人员配置和业务流程,从而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会,这对于应对跨制度环境的多重挑战尤为重要。为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并收获数字红利,应当制定并实施以下几项原则和做法,包括:
数据融合。尽管“大数据”因其产生的效益而获得了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但在实现数据在各“孤岛”式的部门和系统之间有效融合仍面临挑战。当前,各级政府纷纷设立了“大数据”管理部门,但它们在激励数据更好地融合和应用方面的效果还不明朗。本次研讨会强调指出,要开展更多工作,确保从“人员、业务流程、平台”管理角度实行制度改革。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第一代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工程大多是在上级政府“自上而下”发出的诸如“财政数字化”和“报告数字化”等指令推动下实施的。不过,中国数字政府如要收获数字红利,就要确保地方利益相关者不仅出于自身需要收集数据,而且还能够有效使用所获得的信息,快速回应受益人的各类反馈意见。
数据完整性与所有权。大数据可带来大量机会,但也会引发重大风险。数据有可能遭篡改,也可能遭受网络入侵。本次研讨会探讨了如何开始使用诸如分布式账本(俗称“区块链”)等不断发展的技术来应对部分问题。本次研讨会明确指出,现代数字政府的数据治理将是中国下一阶段制度建设的一项关键议题。因此,分享全球经验和视角将至关重要。
数字治理。良好的数字治理要求平衡公共/国家、商业以及私人利益。鉴于地方政府以往是数字化数据的主要使用者和生成者,现行和未来的数字治理安排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应当获得更广泛的认知并得到更广泛评估。新加坡近期推出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就是一个范例,可以作为进一步探讨的切入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与相关国际和中国经验展开对话。
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更好地总结中国数字政府案例并从中获得经验至关重要。国际相关从业者往往很难获悉中国的这些经验,也不容易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去理解这些经验。
随着中国将于2021年启动实施“十四五”规划,有必要梳理总结“十三五”规划期间经验教训,并为富有成效地开展关于建立更高效政府的技术和创新的国际交流奠定基础。中国国内外利益相关者对此满怀期待。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