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数据博客

繁荣差距指数的三种使用方法

本文是关于各国如何在减少贫困、共享繁荣和宜居地球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目标上取得进展的系列博客的第十二篇。欢迎阅读2024年《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了解这个话题的更多信息。

 

“全球繁荣差距”是世界银行衡量共享繁荣的新指标,它是使收入水平达到每人每天25美元(2017年PPP)的繁荣标准所需的平均增长系数。全球繁荣标准设定为每人每天25美元,大致相当于正向高收入过渡的国家的普通人的人均家庭收入。“全球繁荣差距”这个指标包括世界上所有人的收入,符合衡量“共享繁荣”的要求。不过它对穷人的收入缺口赋予明显高于富人的权重。收入增加时,繁荣差距会缩小(改善);收入下降时,繁荣差距会扩大(恶化)(关于该指标的更多详细信息,包括全球和地区趋势在内,请参阅这篇博客这篇文章)。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在国家或地区分析中使用繁荣差距指数的三种方法。

1. 对国家(或国家内的不同人口群体)进行排序

平均收入是评估经济福祉的重要常用指标,​​然而它并不能反映收入的分布情况,而收入分布是衡量福利的一个重要维度。相比之下,繁荣差距指数既反映了平均收入,也反映了收入分布的不平等。因此,按照繁荣差距对经济体排序,可以比使用平均收入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各国在经济福祉方面的相对表现——而且两者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

图1的左轴和右轴分别根据各国的人均收入或消费和繁荣差距对它们进行排名。如果各国的不平等程度相同,则两种排名会保持一致。然而,繁荣差距通过“惩罚”不平等程度高的国家、“奖励”不平等程度低的国家来调整排名,导致图中出现多条交叉线(详情见此博客)。

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用两组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加纳和塞拉利昂,以及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和秘鲁。从平均收入来看,加纳和哥伦比亚分别比塞拉利昂和秘鲁富裕,但后两个国家因为不平等程度较低,抵消了前两个国家的平均收入优势,因而在繁荣差距指标上的排名更高。从数字上看,哥伦比亚的人均日收入为17.31美元,秘鲁为12.40美元。然而由于哥伦比亚的不平等程度是秘鲁的1.8倍,因此哥伦比亚的平均收入需要达到22.60美元(即相当于秘鲁平均收入的1.8倍),其繁荣差距才能与秘鲁相同。

可以采用同样方法对一个国家内的不同人口群体进行类似排序(关于繁荣差距指数的子群体可分解性,请参阅《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附件2B)。

图1:按照平均收入和繁荣差距对国家进行从富裕到贫困的排序



2. 将繁荣差距的变化分解为平均收入增长和不平等程度的变化

繁荣差距是对平均收入和不平等程度的综合衡量,因此可将该指数的变化分解为平均收入(或消费)变动的贡献和不平等变化的贡献。通过这种视角分析过去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了解推动或阻碍共享繁荣进展的因素。

以埃塞俄比亚和塞拉利昂为例,这两个国家目前在平均收入和繁荣差距方面的排名接近(图1),但此前十年(约2005-2015年间,图2a)两国走过的路径截然不同。2016年,埃塞俄比亚的平均消费为3.74美元,2018年塞拉利昂的平均消费为3.89美元——二者非常接近。它们的繁荣差距也很接近,分别为9.84和9.26。然而倒回十年前,埃塞俄比亚的消费需要实现10倍增长才能达到全球繁荣标准,而塞拉利昂则需要更高的16倍增长。两国十年后的趋同是由于塞拉利昂的繁荣差距在这十年间稳步下降,而埃塞俄比亚则停滞不前。 

为了了解导致这种表现的具体原因,图2b展示了2005至2015年两国繁荣差距的变化分解。横轴以下的条状表示福利改善(繁荣差距缩小、不平等降低或收入增长),而横轴以上的条状表示福利损失(繁荣差距扩大、不平等加剧或收入下降)。

从2004年到2018年,塞拉利昂的繁荣差距每年减少 3.86%,这来自平均收入每年增加3.08%、不平等每年减少 0.78%(两因素之和等于繁荣差距的变化)。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则几乎停滞不前,繁荣差距每年仅减少0.49%。尽管埃塞俄比亚的平均收入以每年1.64%的速度增长,但却被每年1.14%的不平等上升所抵消。塞拉利昂之所以能够赶上,是因为它不仅平均收入增长较快(比埃塞俄比亚高出1.44个百分点),而且不平等的改善速度更快(与埃塞俄比亚的差别为1.92个百分点)。 

图2:导致繁荣差距变动的因素



3. 确定更适合国情的繁荣标准

25美元/天的全球繁荣标准是一个全球性目标,也有助于进行跨国比较,但对特定国家(尤其是就短期规划而言)可能过于理想化。例如根据最新的住户调查结果计算,埃塞俄比亚、加纳和塞拉利昂的繁荣差距接近10,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要有十倍左右的收入增长才能达到25美元/天的繁荣标准。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1990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家庭收入每年增长近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使上述国家能实现中国这种历史性的高速增长,它们也需要四十多年才能使收入增长十倍。

鉴于这种情况,在针对具体国家或地区的讨论中可能更适于使用不同的繁荣目标。这类似于各国在国内相关讨论中使用本国贫困线,而在全球报告中使用国际贫困线。幸运的是,使用一个替代性的繁荣标准是非常简单的。

繁荣差距指数的一个关键特点是,繁荣标准只影响指数的水平,而不会影响趋势、排名或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因此,如果将一个不同阈值统一用于所有国家,上面的分析结果仍会保持不变。 

表1显示了对上述三个非洲国家使用10美元/天的繁荣阈值得出的结果。使用25美元/天时,埃塞俄比亚的繁荣差距为9.8,但使用10美元/天时,差距降至3.9。这意味着埃塞俄比亚需要实现3.9倍(而不是9.8倍)的收入增长就能达到这个较低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阈值下的繁荣差距比率(9.8/3.9 = 2.5)等于两个阈值之比(25/10 = 2.5),这表明阈值只是一个简单的换算系数。因此,无论使用哪个阈值,国家排名都会保持一致。

另外,国别阈值可以直接与全球阈值挂钩,从而在全球背景下更全面地了解该国的共享繁荣水平。基于全球标准,埃塞俄比亚的繁荣差距(9.8)可以分解为该国基于国别标准的繁荣差距(3.9)与国别标准与全球标准的差距(2.5倍)的乘积。换言之,基于全球标准的繁荣差距综合反映了该国个人收入与国别标准的差距以及该国繁荣标准与全球标准之间的差距。

作者感谢英国政府通过“应对极端贫困的数据与实证研究项目”(DEEP)提供的资金支持。


Martha Viveros

Consultant, Development Data Group, World Bank

Nishant Yonzan

Economist, Development Data Group, World Bank

Maria Eugenia Genoni

Senior Economist, Global Lead on Data Systems and Statistics Operations, Poverty and Equity Global Practice, World Bank

Christoph Lakner

Program Manager, Development Data Group, World Bank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