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Une vendeuse de rue thaïlandaise portant un masque de protection à Bangkok Une vendeuse de rue thaïlandaise portant un masque de protection à Bangkok

全球经济在遭受新冠疫情重创之后已开始复苏,预计2021年将增长5.6%。但各国的经济复苏并不均衡。穷国正在同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长的新冠危机抗争。该危机已然推高了全球贫困率,也在扭转 近期不平等程度降低的趋势。

新冠疫情对世界最穷国造成了最大影响。2021年,全球收入分布图上底部40%人群的平均收入比疫情前的预测结果降低了6.7%,而顶部40%人群仅降低了2.8%。这一巨大差异的原因是:底部40%人群尚未开始收复其收入损失,而顶部40%人群已经收复了其最初收入损失的45%以上。2019年至2021年,底部40%人群的平均收入下滑了2.2%,而顶部40%人群仅下滑了 0.5%。

收入下滑已转化为全球贫困率的激增。受此次疫情影响,全球约有9700万人每天以不到1.90美元为生,这使得全球贫困率从7.8%增至9.1%;另有1.63亿人163每天以不到5.50美元为生。据估计,全球在终结极端贫困方面已经丧失了3-4年取得的进展。 

全球各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拉美加勒比地区。举例说,世界银行开展的高频次电话调查发现,秘鲁81%的家庭和塞内加尔85%的家庭表示在疫情爆发后的头几个月内遭遇了收入损失。低收入国家的极端贫困人口快速增加,这使得这些国家在终结极端贫困方面的进展倒退了8-9年,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进展则倒退了5-6年。

并非仅有最贫困家庭受到了疫情影响,因为全球收入分布图上底部60%的家庭也已因疫情丧失了生计来源。据疫情前的预测估计,全球收入分布图上中部家庭的人均日收入将从2019年的7.15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7.44美元。据当前的预测,这些家庭2021年的人均日收入为7.05美元,比疫情前估计的水平降低了5%。

程度各异的经济复苏意味着新冠危机直接抵消了各国间已然缩小的差距。据当前的估计,国家间差距在一代人时间内首次扩大

新证据表明,在各国国内,不平等状况可能也有所恶化。世界银行在发展中经济体开展的电话调查表明,损失收入和失去工作的贫困家庭的比例略高于富裕家庭,这一趋势助推了全球贫困和不平等状况的恶化。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在城市地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人群等脆弱人群尤其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冲击。

目前尚不可能对疫情对全球不平等状况的影响进行量化,但模拟结果显示,各国国内不平等程度仅提高1%,就会导致全球2021年新增3200万人每天以不到1.90美元为生,也会导致底部40%人群和顶部40%人群的收入增幅差距从国内不平等程度保持不变情况下的2.7%扩大到4%。

新冠疫情造成的重创也会不平等状况和社会流动性产生长期影响。因疫情损失收入的家庭逐步用完资产或花光储蓄的可能性几乎是未损失收入家庭的两倍,这会削弱他们应对持续性或反复性收入损失的能力。此外,这些家庭一整天不吃饭的可能性也高出了57%——这种情况如在儿童中出现,将会对其认知能力发展和身体发育产生严重的长期后果。另据估计,新冠疫情有可能导全球儿童失去0.3-0.9年的学校教育机会,其中贫困家庭儿童所受影响最大。

女性、年轻人、大学文凭持有者等最脆弱劳动者如失去工作,其生产力和收入增长就有可能受到影响,即便在经济复苏期间也是如此。此外,小微企业遭受的严重影响有可能导致创业资本和工作岗位流失,而这种流失可能难以逆转。或许正因为如此,在政策变得更为宽松和就业机会逐步回归的经济体,疫情造成的最初影响导致的人群间就业水平差距在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间并未显著缩小

要开始应对不平等程度和全球贫困率上升问题,就要加快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经济复苏步伐。为此,要增加对这些国家的新冠疫苗供应,因其当前较低的疫苗接种率会阻碍经济增长。此外,要扩大财政空间(如通过国际开发协会第20轮增资扩大)并确保公平、高效的国内资源筹集,以此支撑实现包容性增长所需的投资。

为确保复苏均等化且惠及各国国内全体人群,支出和政策就要面向女性、低技能劳动者以及城市非正规行业劳动者,包括确保金融服务和技术的公平可及、对社会安全网和社会保险进行投资等。此外,随着学校重新开放,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对儿童和家长提供支持。

要使我们的社会在未来危机面前具备韧性,就要解决当前的结构性不平等问题。


作者

Carolina Sánchez-Páramo

Director, Strategy and Operations,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Ruth Hill

Lead Economist, Poverty and Equity Global Practice, World Bank

Daniel Gerszon Mahler

Senior Economist, Development Data Group, World Bank

Ambar Narayan

Lead Economist, Poverty Global Practice, World Bank

Nishant Yonzan

Economist, Development Data Group, World Bank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