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不,污染并不是发展的必然副产品

不,污染并不是发展的必然副产品 图片版权所有: © Curt Carnemark/世界银行

去年,正当内罗毕主办国际开发协会非洲峰会之际,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暴雨给那座城市造成了严重洪灾。近年来,毁灭性的旱灾和洪灾反复在东非上演。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凸显了气候压力与发展需求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非洲既是环境压力的重灾区,也是全球急需的解决方案的实验室。由基础设施建设驱动的经济增长改善了亿万人的生活,但也付出了污染加剧、土壤退化和水相关风险上升的代价。这些环境压力危害着增长、健康与繁荣,而当前三分之二的非洲人同时面临这三种压力。

非洲大陆需要创建具有气候韧性的未来,参加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非洲气候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必须重新定义走向这一未来的计划。时代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思路,将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确保取得具有包容性和韧性的进展。

以森林为例,它们是地球的“雨水基础设施”,通过水分循环产生全球近一半的降雨。森林消失后,降雨量和农作物产量都会下降。2001至2020年间,非洲的森林砍伐导致一些地区降雨量减少了7%。森林还储存了非洲大陆65%的淡水,这是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至关重要的资源。

环境问题造成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它们抑制经济增长,使家庭陷入贫困。

不过,非洲国家已经证明,在不进一步损害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是完全可能的。更具智慧的农业是核心措施之一。化肥虽然可以提高产量,但过度使用和施用时机不当会破坏生态系统,降低生产率。全球一半的食物生产因过度使用氮肥而减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埃塞俄比亚,有针对性的化肥管理使小麦产量提高了25%。

投资于清洁经济可以带来双重红利: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同样数量的投资,如果投向林业、农业、卫生、教育和水资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会比采矿、石油和重型运输等资本和污染密集型行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非洲实施宜居星球战略能够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并增强韧性。

我们的新报告《重启发展》提出了以下五个优先事项:

  1. 利用实时数据和卫星图像来实现精准干预。
  2. 在系统层面进行思考,避免采取那种解决一个问题却加剧另一个问题的政策。
  3. 通过明智的改革协同推进环境、社会和经济目标
  4. 通过建立联盟来推进改革。
  5. 定期对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有效性。

这些做法并非纸上谈兵;有些先行的非洲国家已经将其投入实践。随着气候风险加剧,不作为的代价日益上升,而采取行动的好处立竿见影。例如,科特迪瓦萨桑德拉盆地上游的森林得到保护后,更规律的降雨使这里的农民受益。科卢韦齐的一名焊工通过为一家新加工厂生产零件获得了生计。随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几内亚湾渔民的渔获增加了。

非洲可以率先走上经济进步源于生态稳定的新发展模式。民众生计、经济稳定和气候韧性都有赖于此。在亚的斯亚贝巴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必须抓住机遇,将这一模式作为非洲大陆发展模式的基础,为走向更具韧性、更加繁荣的未来开辟道路。

本文最初以法文发表于《青年非洲》杂志(Jeune Afrique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