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English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均经历了快速发展。正如 《世界发展报告》所述,伴随着这一发展,经济活动在空间上日趋集中,导致这些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虽然一些城市有所发展,但另一些城市依然落后。 此类发展差距通常表现为经济景气差,人类发展指标水平低下,贫困人口高度集中。例如,墨西哥全国发展成效显著,但其北部各州的人均收入比南部各州高出了2-3倍,其它社会和基础设施指标方面存在的差距甚至更大。
导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部分原因包括所处地域与世隔绝、进入市场的渠道缺乏以及经济体制转型(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此外,农村地区生产率较低、大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基础设施差距、人口外迁以及地方自治权缺乏等,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相关因素。
为解决“落后地区”难题,世界各国采用了从财政转移支付和基础设施建设到旨在改善地方商业环境和改进社会服务的更广泛举措的多种政策和工具。这些政策工具和方案逐步完善,对欠发达地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帮助作用。例如,韩国就采用了一套组合型政策工具,其中包括 “新村庄运动”计划,其旨在缩小城市和小村庄之间不断拉大的生活水平差距。
协作模式的必要性
国际发展界尽管在应对落后地区问题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但仍缺乏合适的框架来帮助这些地区迎头赶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促成了近期在韩国召开了研讨会。来自11国的政府官员、世界银行项目团队以及决策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交流了相关知识,就有助于实现发展更均衡分布的可能措施展开了讨论。
一种奏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找出一种奏效的解决方案,为政策制定者和国际社会解决发展差距问题建立参考流程,我们要进一步重视以下工作:
- 建立落后地区发展框架。 为设计并实施面向落后地区的各种政策和融资工具,各方已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在传播这些政策和工具的良好实践方面并未如此。用于指导政策或工具筛选的“框架”模糊不清,对投资回报的评估通常也很少。前人积累的经验和资料很宝贵,可有助于完善决策和开展更多系统性评估。
- 鼓励采用跨行业方式。解决区域发展问题要求各行业协同努力。二十世纪中叶,印度借助货运均等化政策努力平衡各邦发展。该项政策使印度得中央政府向私营企业提供矿产品运输补贴。受该项政策影响,企业把加工生产场所设在距贸易枢纽较近的地方,这对矿产富有的几个邦的经济造成了伤害。鉴于这一教训,应向地方政府提供适当指导,各行业也应相互协调,确保发展差距不被进一步拉大。
- 各级(省、区和社区)合力解决落后地区问题。空间差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即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高收入省份,也存在落后地区。印度卡纳塔克邦北部地区和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部地区均为经济繁荣邦内落后地区的典型案例。相比而言,市级和社区层面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差距。在大城市,空间差距特别大,原因在于人口多样性和不同地域之间较大的差距。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