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English
“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首次提出,是旨在加深区域合作和增强各大洲互联互通的一大宏伟举措。尽管该倡议的最终范围仍在敲定之中,但它主要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组成,前者旨在把中国同中亚、南亚以及欧洲连通,后者旨在把中国同东南亚国家、海湾国家、北非国家以及欧洲连成一体。目前,把其它国家同“一带一路”连通的六条经济走廊已经确定。
世界银行集团已开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影响。为促进知情讨论,我们提炼了与该倡议有关的三大机遇和三个风险。
机遇
- 规模巨大,范围极广。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体占全球GDP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占全世界总人口近三分之二。在一些“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贫困率(即生活在日均生活费1.9美元国际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比)仍很高,如肯尼亚为25%,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布提为23%,老挝为21%。该倡议下的项目如能取得成功,则肯定会惠及大量贫困人口以及全世界众多经济体,对全球福祉产生巨大的正溢出效应。
- 未挖掘潜力巨大。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体与世界其它经济体及相互间日益融合。二十年来,倡议参与国对全球出口的贡献几乎翻了一番。这些经济体中,少数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对全球出口的贡献最大。诸如阿富汗、尼泊尔、塔吉克斯坦、老挝等许多经济体的贸易因基础设施不足、政策不力以及其它缺口未达到其潜力。“一带一路”倡议如能取得成功,则可能有助于填补这些缺口,促进国际商业发展,对不能与世界经济充分融合的国家尤为如此。
- 增强互联互通。当前,把货物从中国运输至中欧地区耗时约30天,其中大多数货物通过海上运输。通过火车运输货物可使运输时间减半,但费用会高得多。省时和省钱之间存在取舍关系:据测算,货物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的用时每滞后一天,贸易量机会减少百分之一。提升铁路等运输基础设施的运力并扩大铁路等基础设施网络,可增加参与该倡议的经济体之间的跨境贸易,增加对这些经济体的投资,提高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在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开展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如能取得成功,则肯定会便利全世界部分最重要经济走廊沿线的贸易。
- 政策壁垒可形成较宽的边界。平均而言,在该倡议的参与国,过境拖延、繁琐的海关程序以及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往往比其它地区显著。例如,营商环境指标表明,在中亚地区,办理完结各项货物进口手续的耗时可能长达50天,而在七国集团成员国,这一耗时不到10天。较之高收入的经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可能更具限制性,也可能造成更大负担,具体表现在开办外资企业、获取工业用地、对商业纠纷进行仲裁等方面。这就是必须要以政策改革和合作对基础设施项目予以补充以增强互联互通的原因所在。
- 主要基础设施项目存在风险。任何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都有可能存在环境、社会以及腐败风险。举例说,此类风险有可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退化或精英俘获。在“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中,此类风险可能特别大,因为这些国家的治理往往相对薄弱。需要对此类风险加以识别,也要制定并实施安全保障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它们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在支持实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投资项目的较高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方面,世界银行集团和其它多边开发银行可发挥作用。
- 观风险。就一些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下项目所需的资金可能会增加债务,使之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例如,昆明至新加坡铁路老挝段的建设需耗资约60亿美元,几乎达到了老挝2016年GDP总额的40%。老挝政府有关部门正努力控制该项目对该国公共财政的影响,具体措施是把其对该段铁路的投资控制在7亿美元左右,其中5亿美元是中方向老挝政府提供的贷款。距全球发展中心近期的测算,“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将会提高一些参与国的债务对GDP的比率,使八国面临较高风险。参与该倡议下项目的国家将需要在对这些发展项目的需求与债务水平提高引发的脆弱性之间取得平衡。
- 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当前在互联互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交通运输、通信、贸易、投资)。
- 评估“一带一路”沿线拟建基础设施的潜在经济影响,包括对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经济活动分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包容性增长的影响。
- 识别有助提升对所有“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发展效益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包括贸易、投资和采购改革以及社会、环境和治理保障措施。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