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ephanie Pfeifer,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团体(欧洲); Nathan Fabian,气候变化投资者团体(澳大利亚、新西兰);Chris Davis,气候风险投资者网络(北美);Alexandra Tracy,亚洲气候变化投资者团体。
英国经济学家尼科拉斯•斯特恩(Nicholas)勋爵把气候变化称为“全世界经历的最严重的市场失灵”。如不能给碳排放定价,会使得市场无法应对碳排放造成的危害。如果不给某种有害活动附设代价,则市场参与者就没有动力寻求危害较小的替代方案。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变化。
全球约有 40个国家和20多个地区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碳定价制度。全世界排放交易体系价值总额约为300亿美元。其中,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碳市场, 其排放交易额相当于11.15亿吨二氧化碳;欧盟拥有世界第一大碳市场,其排放交易额相当于23.09亿吨二氧化碳。
这一进展是一大利好消息,而进一步推广碳定价制度很有必要。给碳定价可减少排放,降低与排放相关的代价。这些代价最终会以气候变化造成的各种影响形式由每个人来承担,包括企业和社会。
碳价必须要发出强大的、可刺激有利于推动采用低碳方案的投资的经济信号。薄弱且缺乏长期确定性的碳价制度,几乎无助于鼓励低碳投资。
这就是有效的碳价信号对投资者如此重要的原因所在。如果常规燃料能为其造成的排放承担适当代价,则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能在日益公平的基础上逐步参与市场竞争。
除了鼓励对低碳生产进行投资之外,碳价还可以为投资者从事其它低碳活动提供动力,譬如随着投资者更明确地认识到持有高碳资产的经济成本,其逐步移除其总体业务对高碳投资的倾斜。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价格信号,则这一动力就不会存在,投资项目就会滞后或被取消。
欧盟就出现了项目滞后或被取消的情况,其碳价制度由于信贷供应过度而出现的失效,已导致投资者不愿意在信号很弱且长期确定性不存在情况下进行投资。不过,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经历的困扰为正在建立各自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美国加州碳市场位列中国碳市场和欧盟碳市场之后,是世界第三大碳市场。该市场设立了价格上限和下限,碳价自该市场2012年末启动运行以来持续稳定在每吨排放12美元左右。
中国在两省五市实行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其部分依据是其针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开展的研究。试点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建立拟在2020年年底之前启动运作的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继美国加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省今年早些时候树立典范之后,许多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在探讨建立正式联系的可行性。
然而,碳定价方面的全球趋势并不都是积极的,譬如澳大利亚就已废除了成功减少了碳排放并推动了低碳投资的碳税制度。
碳定价是实现减排、引导投资从高碳项目转向低碳项目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碳价如要有效,就必须具有经济意义。随着某项全球气候协定的截止日期迫近,我们将步入采取气候行动的决定性阶段。
政策制定者应该抓住碳排放交易体系多样化提供的学习机遇,建立新的碳市场并完善现有碳市场。持续完善并推广碳定价制度 ,对低碳能源的未来起着关键作用。
图片说明:新西兰的清洁能源生产Jondaar_1/Flickr创作共享图片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