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世界粮食日需关注的挑战:用更少资源养活更多人口

气候智能型农业

在纪念世界粮食日之际,我们需要深思的一点是:在全球抗击饥饿过程中,全世界最贫困人口仍继续遭受最大损失。

统计数字令人吃惊。全世界每八人中就有一人正遭受慢性饥饿困扰;超过10亿人营养摄入不足儿童死亡总数中,三分之一归咎于营养摄入不足。

随着人口猛增,我们可以预计粮食不安全挑战只会增大。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到2050年,全世界必须要新增50%的粮食产量,才能养护预计将达90亿的总人口。人们膳食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正推升食物需求。2005年至2050年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肉类消费量预计将增长75%,,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0公斤。同期,南亚地区肉类消费量预计将翻两番。据预测,2050年,每人每天将消费相当于3070卡路里的食物,高于2007年的2750卡路里。因此,人们将不仅食用更多肉类,也将食用更多谷物、植物油、蔬菜和水果,还将饮用更多咖啡和茶水。在遭到过度利用且管理低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已然不堪满足当前粮食需求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过去五年来,供应不足推升了食物价格,致使数以百万计贫困人口无法获得有营养食物。随着天气事件变得更为极端,我们可以预见农业生产率将进一步降低。全球每升温1摄氏度,粮食单产就有可能降低5%左右。  

食物需求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日益萎缩以及饥饿和贫困状况持续之间形成了等式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别出心裁和创新型解决方案。目前,我们更多地把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 (CSA)用作帮助改变上述等式关系的一种方式。

简言之,所谓气候智能型农业,就是用更少土地并在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足迹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粮食。要使这一原则发挥其效用,就要将其应用于各领域,包括农作物生产、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正在与埃塞俄比亚、马拉维和云南农民联手努力,建立出产力较强且具有气候韧性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温室气体减排和碳捕捉等措施,此类系统也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建立此类系统尤为重要,因为农业不仅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业,而且也是气候变化的一大致因。研究发现,农业加上土地转用相关的森林砍伐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在考虑缓解气候变化和养活更多人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可能产生变革性影响。

初步成果喜人。世界银行在埃塞俄比亚资助实施的天然林再生项目帮助恢复了2700公顷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林,同时增加了蜂蜜和水果等森林产品的可持续生产。该项目由世界银行和世界宣明会共同管理,得到了埃塞俄比亚Humbo族地区的支持。由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资助的研究帮助促进了肥料树在非洲的使用。这一创新型农林业方法可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碳排放,增加农林业作物产量,为更多家庭提供食物。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的科学家们还帮助开发了耐旱玉米,其到2016年有望惠及多达4000万非洲人口。

当前的现实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资源有限且环境挑战日益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出创新型和智慧型方法来利用我们的农田、森林和渔业资源。我们要用更少资源生产更多产品,以便世界最贫困人口能养活自己。我们也要控制农业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挑战很明确,但我相信全球工作重心正偏向采用更具均衡性和可持续性的方法。政府、农业和农户组织、私营部门以及研究机构更加积极地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最佳时机就在当下。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正日益被接受为可持续确保粮食安全的一条出路。

在日常工作中,我高兴地看到全球已从以前两极分化性更强的争论转向共识。我希望我们能借助这一势头推进相关工作。

本文作者伏格乐(Juergen Voegele)为世界银行农业和环境服务局局长。视频中涉及的农场参与了生物碳基金资助的某项目。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