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全球化正在倒退吗?看看新研究怎么说

3D rendering Network and data exchange over planet earth in space. Connection lines Around Earth Globe. Global International Connectivity, Elements of this image furnished by NASA 3D rendering Network and data exchange over planet earth in space. Connection lines Around Earth Globe. Global International Connectivity, Elements of this image furnished by NASA

一场辩论正在激烈进行中:全球化是否在倒退?如果是,那么在多大程度上倒退?对全球繁荣和减贫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主要是因为对全球化有不同的定义,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衡量指标。世界银行最近根据新定义进行的研究表明,全球化还活得好好的。 

但是,我先介绍一下大背景。50多年来,全球化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贸易一体化和繁荣建设的催化剂,帮助10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新兴经济体的企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途径,使其出口份额增长了近一倍。通信、运输和信息技术的惊人进步使得位于世界两端的国家开展贸易、进入彼此市场、共享资源、专业知识和技术变得更加便利,成本也更低廉。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里的一些批评人士将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归咎于全球化,另一些人则指责全球化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俄乌战争和中美紧张局势促使各国和企业重新思考全球战略。但全球化实际在多大程度上出现倒退?一些研究发现几乎没有系统性证据能证明这一点,而另一些研究则得出结论认为,一些地区的“贸易开放度”近期出现下降,时间恰好与贸易改革步伐放缓重叠,并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这不只是一项学术研究,准确地衡量全球化进程对于理解当前挑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必要的。经济政策无法承受高估去全球化或低估此情景之代价的风险。出于这个原因,我们需要有一个能指导经济政策的精确实证应用的明确的定义。

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用于计算一个国家进出口对其经济的相对重要性)是衡量贸易开放度的一个指标。这一比率在2008年之前稳步上升,然后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骤然下降,到2011年虽已恢复,但缺乏与危机前相同的活力,这在一些人看来正是全球化消退的迹象。

一些经济学家继续使用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作为衡量开放度的指标,但其他许多人则认为这个标准不合适,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高贸易壁垒。相反,它也可以反映经济规模或结构或与贸易伙伴的地理距离远近等因素。

因此,最好将全球化理解为在各级经济活动中运作的相同的市场力量超越国界的延伸。使用这个定义,我们以国际贸易增长相对于国内贸易来衡量全球化强度。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销售部分汽车,其余的出口。比较汽车出口与内销的演变,是比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更好的衡量全球化动态的指标。用于捕捉国际和国内贸易相对动态的模型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结构引力模型,可用于进行跨国和跨时间段的比较,比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更能直观地反映全球化动态。除其他因素外,贸易壁垒的减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增长快于国内贸易,致使世界更加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

基于这项研究,没有证据显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去全球化的时代。 例如,中国的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自2006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水平。然而,即使考虑到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也很难认定中国经济显著降低了开放度,如同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所暗示的那样。一个较好的解释是,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贸易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性已经降低。

与经济理论相一致的全球化分析需要研究特定行业的动态。例如,制造业历来是一个贸易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但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似乎使服务业更具可交易性,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全球化机会。图1描绘了我们的主要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的全球化动态在1965年就已经很强劲,而农业和服务业分别于1970年代末和1990年代“起飞”。2008年后并没有去全球化趋势的迹象。 

图1.全球化在不同时期起飞,因行业和国家而异。
Image
World average across sectors
图1(a)各行业的世界平均值
Image
Average across countries in manufacturing
图1(b)各国制造业平均值
注:图(a)显示1965年以来各行业的全球化动态。图(b)显示各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动态。全球化动态的衡量标准是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流量在结构引力方程中的变化(以对数为单位)。1965-1990年期间的动态采用Long WIOD数据库。1990-2015年的动态采用Eora数据库。2015-2021年的动态采用亚行MRIO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实时监测的国内贸易流量(使用GDP等变量)来覆盖最近几年(以虚线显示)。

图1(b)调查各国的制造业动态。这些结果揭示出不同的动态,将中国定位为从198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领导者,其表现在整个时期内明显优于世界经济,这一表述不同于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表述。其他结果也提供了深刻的洞见,显示印度等国虽然在制造业全球化方面落后,但在服务业领域的表现优于世界经济。

围绕全球化的辩论使用了各种词汇——慢球化、去全球化、再全球化,每种词汇都表达了一个关于世界经济变化的不同的故事。我们的研究为推动这场辩论提供了一个全球化工具包,帮助理解世界经济的现状,为未来的发展动态做好准备。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