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数据博客

别再使用“发展中国家”这个词了

world large cubes

在国际金融机构工作,很难找到一份文件不提到“发展中世界”或“发展中国家”。(幸亏现在已经很少看到“第三世界”这个词了)。在世界银行,这一概念通常涵盖所有135个被划入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类别的国家,这些国家总共有67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4%。

有些人已经对使用这个术语提出了反对意见,包括我们中的一人此前在世行数据博客平台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以及巴罗斯·莱尔·法里亚斯(Barros Leal Farias)在2023年发表的一篇长文。在过去10年已有一些进展,例如,《世界发展指标》不再提供“发展中国家”汇总。但是,鉴于这个词还在继续使用,我们重新考虑了我们认为应当停止使用这个词的理由,然后就改换表述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并说明了关于为什么这很重要的一些想法。

“发展”一词经常用于描述儿童成长和循序渐进地掌握技能的过程。使用同一个词来描述国家可能表示某个成熟度级别和改善国家平均福祉的既定路径。对于有些国家来说,这种措词可能会给人一种家长式的居高临下的感觉。一些学者在《英国医学杂志》(BMJ Health)上发表的一篇社论主张停止使用这种分类法,认为这种国家划分“造成了国家之间错误的等级制”。

这个词也不太符合史实。就某些国家和地区来说,学者们认为(有数据!)殖民主义导致了命运的逆转。根据历史学家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的说法, 1600年在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时,英国的GDP占全球GDP的1.8%,而印度的GDP占全球GDP的22.5%

此外还有两个关于避免按“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的实证论点,是由已故的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首先提出的:第一,被划分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具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几乎没有共同点),将这些国家划分为一类具有误导性。第二,这些国家的结果通常并不比 “发达国家”明显更差。50年前的情况并非如此,这也是比尔·盖茨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两个词“已经过时”的原因之一。

这些实证论点很容易直观地理解。

首先,以婴儿死亡率为例,即每千名活产婴儿在一岁之内的死亡人数,这是衡量卫生系统是否健全和家庭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护幼儿免受经济冲击影响的良好指标。

这一范围不禁令人质疑是否所有被标记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都应该考虑相同的教育政策。  

那该怎么办呢?

人们可能会考虑改用其他现有的分类法,但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例如,“全球南方”的负面含义可能比较少,但平均纬度最靠南的国家(新西兰)属于“全球北方”,而智利和乌拉圭等高收入国家却被认为属于“全球南方”,令人困惑不解。

我们建议对“发展中世界”或“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术语考虑三个降低吸引力的替代方法。

  1. 重新考虑将135个不同的国家按一类进行汇总对于所关注的问题是否绝对必要,从经验上是否可信,按区域或次区域汇总或许更有现实意义。
  2. 如果确有必要按某些结果变量(例如健康、教育或收入)进行汇总,那么使用比两类更精细的划分。例如,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事实上,就人口结构这样的基本指标(无论人口是老龄化还是仍很年轻)来说,将国家划分为两类会掩盖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之间可见的巨大差异。
     
  3. 如果确有必要按两类进行汇总,那么使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之类的术语,而不是“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世界”,仔细核查各国按收入的分类情况。 

有哪些风险?

在这里起作用的不仅仅是词汇的选择和分析的便利性。正如对国家内不同的人群不加区别一概而论会导致模式化思维并最终导致不适当的政策一样,对一组不同的国家不加区别一概而论也会在国家层面产生相同的后果。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所有非高收入国家放在一起来评估这些国家是否都需要在孕产妇和婴儿健康方面加大投入,或者这些国家是否都应该改革养老金制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那么我们就可能在很多国家的优先事项安排上犯错误。

最近发表的一篇世界银行工作论文发现,世行项目能否成功,最有力的预测因素是项目对国情的适应程度。将许多国家归为这一类或那一类的作用则恰恰相反。使用“发展中国家”这一术语和分类法可能会造成问题,现在是时候重新考虑是否还接着用了。

(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并不反映世界银行的官方政策。)


作者

Daniel Gerszon Mahler

Senior Economist, Development Data Group, World Bank

Umar Serajuddin

Manager, Development Data Group, The World Bank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