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里,全球在减少极端贫困儿童数量方面取得了缓慢但稳定的进展。尽管如此,儿童仍然不成比例地受到极端贫困的影响。儿童仅占全球总人口的30%,但每日生活费不足3美元的人口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儿童。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利用世界银行贫困与不平等平台的最新数据以及近期更新的全球贫困线,全面审视了过去十年全球、各地区和部分国家的儿童贫困发展趋势。研究揭示了哪些人生活在贫困中、他们位于何地以及处于怎样的生活环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如何应对当今依然存在的挑战。
衡量贫困的方法
这份研究使用了最新的全球贫困线——它考虑了通胀的影响以及消费模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反映当今的经济现实。研究中使用了两档贫困线:
- 每天3美元(2021年购买力平价)。这是根据世界上最贫困国家的标准,识别生活在绝对货币贫困中的人。
- 每天8.3美元(2021年购买力平价)。这是一个更高的标准,用于在生活成本和基本福祉预期都更高的国家衡量贫困。
这些标准以一套成熟的方法论作为支撑,可以准确地描绘不同情境下的儿童贫困状况。
全球儿童贫困趋势:进展与持续挑战
截至2024年,全球约有4.12亿儿童(约占儿童总人口的19%)每天生活费不足3美元。这比2014年的5.07亿(约占儿童总人口的24%)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减贫进展临时受挫,过去十年里极端贫困儿童数量仍减少了近1亿。
如果使用更适合中等收入国家的每天8.3美元的较高贫困线,那么情况更令人担忧。2024年近66%的儿童(约14亿)生活在这一标准之下。虽然这比2014年的73%有所改善,但规模如此之大的儿童贫困凸显了采取紧急行动的必要性。
各地区儿童贫困趋势:走向不同
遗憾的是,全球层面的进展并不是在各地均衡分布。有些地区和国家取得了显著进展,而另外一些则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 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是儿童极端贫困的重灾区。2024年,超过52%的儿童每天生活费不足3美元,与2014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尽管该地区仅占全球儿童人口的23%,但全球每四个极端贫困儿童当中就有三个生活在这里。该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再加上脆弱性、冲突战乱和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等问题,导致这里的减贫工作尤具挑战性。
- 南亚取得了显著进展,将儿童极端贫困率从2014年的约25%降至2024年的略高于8%。印度对取得这一成绩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儿童极端贫困率在2011至2022年间从超过25%下降到略高于5%。然而如果用每天8.3美元的标准衡量,南亚仍有近85%的儿童生活在贫困中。这表明尽管极端贫困有所下降,但经济脆弱性仍普遍存在。
-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儿童极端贫困率从近13%下降到4%,印度尼西亚等国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印尼一国就在2015至2024年间将儿童极端贫困率从近26%降至约7%,近2000万儿童摆脱贫困。若以每天8.3美元的贫困线计算,该地区的儿童贫困率从59%下降到了37%,中国对这一下降做出了重大贡献。
-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大多数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儿童极端贫困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从2014年的超过10%降低到2024年的略低于8%。然而,按每天8.3美元的贫困线计算,仍有超过41%的儿童生活在贫困中,表明了该地区持续存在的不平等。
- 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儿童贫困率(以每天8.30美元的贫困线计算)从约19%下降到略高于10%。
- 中东和北非是唯一一个减贫进程倒退的地区。儿童极端贫困率几乎翻了一番,从2014年的7%上升到2024年的超过13%——这主要是由于也门的生计状况恶化所致。如果用每天8.3美元的标准,儿童贫困率仍停滞在60%左右,反映了该地区持续不断的冲突战乱和经济动荡的影响。
亮点国家
全球各个地区都有不少国家在消除儿童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来自各国的调查数据,儿童极端贫困率显著下降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2015至2024年儿童极端贫困率下降73%;格鲁吉亚——2014至2023年儿童极端贫困率下降了一半;墨西哥——2016至2022年儿童极端贫困率下降近44%。这些国家的进展固然可喜可贺,但另外一些国家的儿童极端贫困率却有所上升,尤其是那些受冲突、脆弱性和气候冲击影响的国家。
维持并强化对减少儿童贫困的承诺
过去十年的经验表明,即使在多重全球危机之下,减少儿童贫困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儿童减贫的进展速度落后于成年人,而且不同地区之间依然存在明显差距。
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消除儿童贫困是可能的,但这需要针对性、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努力。在全球减贫工作中将儿童置于优先不仅是一项道义责任,也是对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明智投资。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