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和私营部门都很关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有韧性基础设施。然而,当今现实是,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同时经济下行风险仍是一大关切。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的仍在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星球并带来的不可预测的未来。尽管这两种情况会影响到所有国家,但我们深知,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放缓和气候变化影响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可对经济产生“双赢”效应:此类投资有助于增加产能及提高经济增长率,同时还可增强国家的韧性,使其能够抵御甚至应对未来气候风险。世界银行和全球减灾与灾后恢复基金联合撰写的报告《生命线》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投资建设更具韧性基础设施产生的净收益将达4.2万亿美元——换言之,每投资1美元,即可产生4美元收益。
然而,政府缺乏财政能力,无法凭一己之力满足此类投资需求。私营部门必须发挥更大作用。举例说,如能从投资者的长期资产库中释放约80万亿美元,将会大大有助于为此类需求筹集到资金。该资产库中包括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以及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
行动号召:三大支柱可使当今世界更具韧性
笔者认为,公共和私营部门需要处理好三大支柱,才能合力弥合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帮助增强当今世界韧性:
首先,要投资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就要求我们增加支出,提高支出效果。 然而,很多国家目前并未建设发展经济所需的基础设施。这些国家即便建成了此类基础设施,也没有给它们上适当的保险(如工程险和过渡险),致其遭受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其次,诸如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最适合承诺提供基础设施融资支持,因其负债具有长期性。尽管如此,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在全球私营部门参与的基础设施融资总额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尚不到67%。要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融资,需要克服诸多难题,如提高标准化程度,这会起到帮助作用。但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仍是缺乏适合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
在这方面,诸如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等全球性平台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作为该基金的50个合作伙伴之一,我们联手其他伙伴反映私营部门的心声,通过分享知识和开展市场调查,助力为适合投资的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为此,瑞士再保险集团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特别统一了项目条款和信披要求,以促进投资者更多地参与融资。
第三大支柱是采用可减轻政府预算压力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PPP项目如实施得当,即可提高效率,产生诱人的回报,确保有效的风险共担。有效的风险共担对机构投资者尤为重要,因为全球500个大城市中,拥有投资等级信用评级的城市只占不到20%。如针对标杆性PPP项目就合同条款和文件编制开展“最佳实践”试点,对各方都将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多边开发银行参与情况下,也将推动我们新创一个可交易的资产类别。
可持续性必须成为我们基础设施投资决策的核心
具体到瑞士再保险集团 ,我们认为可持续地进行投资也具有经济意义。我们的论文《负责任投资——我们旅程中的后续步伐》指出,环境、社会以及治理(ESG)标准可提高长期风险调整回报率。正因为如此,我们已把我们满足ESG标准、总值约1300亿美元的资产几乎全部用于了投资。
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在内的公共部门也可作出关键贡献。例如,全球基础设施基金投资的项目中,三分之二为气候友好型项目。随着私营部门日益重视环境、社会以及治理价值,我们预计这一比重将会增大。为推进这一进程,我们将联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发布一份关于可持续基础设施的联合报告,以期进一步加强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对话。
随着全球目光本周聚焦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毫无疑问的是,气候风险已成为系统性风险。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正确举措,阻止全球气候出现“明斯基时刻”。公共和私营部门必须携手努力。投资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需求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建立经济和气候韧性、促进全球繁荣提供了契机。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