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新冠肺炎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不平等可能意味着什么

??????????????????? © Eric Sales/?????? 工人们卸载食物来帮助菲律宾的脆弱家庭。 © Eric Sales/亚洲开发银行

新冠疫情在很多发展中经济体面临高水平不平等和低水平社会流动性问题背景下袭来,使得不平等问题更加受到关注。正如我们在一篇近期发表的论文中所作讨论,此次疫情也对长期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性构成了重大威胁。论文采用了从历次疫情危机中获得的证据以及从此次疫情期间所收集的数据中获得的初步发现。

历史告诉我们:疫情不利于消除不平等

近期就2003年至2016年期间爆发的五次疫情所致影响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每次疫情过后的五年内,受影响国家的收入不平等水平稳步提高,在疫情导致经济活动收缩情况下提高幅度更大,此次新冠疫情正是如此。

历史估测可能低估了新冠疫情的潜在长期影响,因为此次疫情对收入的影响要大得多。一次疫情过后的五年时间远不足以令该疫情对机会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性的全面影响显现。较低的社会流动性或诸如教育和收入等结果在数代人中所表现出的更强恒定不变性会使得不平等问题永久存在,逐步降低经济增长水平和社会凝聚力,进而阻碍社会进步。

早期证据表明:新冠疫情正对最贫困人口造成最大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不平等程度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作短期预测表明,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率及低收入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水平有可能增加。在各国国内,早期数据显示,此次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就业岗位、劳动者以及企业的特点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新冠疫情“仪表盘”上的数据表明,在大多数国家,大学学历劳动者停止工作的可能性低于大学以下学历劳动者,女性调查受访者停止工作的可能性高于男性受访者。工业和城市服务领域的岗位流失率最高,因这两个领域的工作最不适合居家办公。对企业进行的电话调查表明,小微企业拖欠款项的概率大于大型企业。因此,这些企业暂时的收入损失有可能转化为长期的岗位和创业资本流失,后者尤其会对年轻、低技能或缺乏资金获取渠道的劳动者产生影响。

孩子学业中断也更有可能对最贫困家庭造成最大影响。例如在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最富裕的20%家庭的孩子从事学习活动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最贫困的20%家庭。

未来展望:需对长期不平等程度不断提升予以关注的三个原因

从历次灾害中获得的证据显示,最贫困家庭的福祉所受影响不仅更大,其灾后复苏进程也更慢(参见图1)。我们发现,当前有三大原因使得我们对这一格局表示关切。这些原因如得不到解决,这一格局也将在此次疫情危机中显现。

图1:不平等与危机:一种恶性循环

Image
?1??????????????
  1. 尽管衰退期持续时间目前尚不可知,但有证据显示,失业会造成长期影响。对于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者,暂时性失业有可能减少其终身收入,因其丧失了积累经验的时间;也有可能导致其技能“贬值”和疤痕效应。对于贫困家庭的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此类影响尤为严重。出于类似原因,女性劳动者更高的失业率也有可能对其就业和工资水平造成持久性影响。
  2. 从长期角度看,贫困家庭当前为应对收入损失采取的策略所需成本高昂。从历次灾害中获得的证据表明,弱势群体会遭受冲击,也更有可能采取应对策略,如减少食物消费和出售生产性资产,但此类策略会降低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积累水平。儿童和母亲营养缺乏会产生破坏性的长期后果。33国电话调查数据表明,减少食物消费是家庭采取的最常见应对策略,目的在于管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损失;平均而言,采取此种策略的家庭约占40%左右。这一点得到了调查期间所反映的高粮食不安全水平的印证——在最穷国,平均约有半数家庭中有人在过去一个月中因缺乏资源而至少少吃了一顿饭。
  3. 学业中断将产生长期影响。在电话调查涉及的大多数低收入国家,不到30%家庭的孩子自学校关闭以来至少完成了一项老师布置的任务。高收入国家(如比利时和荷兰)的早期数据揭示了大量学习机会损失,教育不公平水平因此而提高。世界银行的模拟结果显示,经质量调整的学校教育年数将因新冠疫情相关的学校关闭将损失近0.6年,更脆弱家庭的孩子所受损失最大。学习机会损失有可能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可逆的长期代价。从历次灾害中获得的证据显示,学业中断和冲击产生的创伤有可能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也可能产生数年后才能观察到的学习效果差异。一项研究表明,美国1916年骨髓灰质炎疫情期间,14-17岁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低于已从学校毕业的年龄稍大的年轻人。此外,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家庭遭受收入损失,特别是在学校关闭之后遭受此类损失,一些家庭不太可能把孩子送回学校接受教育。

以平等视角制定政策是减缓不平等程度增速的关键

需要高度重视解决不平等问题。从影响力角度看,任何缓解短期不平等问题的措施均可减轻对旨在弥合以往不平等问题所致长期差距的政策造成的负担。在中长期复苏阶段,政策的总体目标应当是培育持久的包容性复苏,同时建立脆弱群体抵御未来危机的能力。就这方面而言,以下政策内容可能至关重要:

  • 增加卫生和教育投资,特别是早期投资和对儿童的投资。具体措施包括帮助儿童和家长为返校做好准备,以防止儿童辍学并向掉队儿童提供学习支持。
  • 营造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及培训可便利女性和年轻人等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提升可负担的儿童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完善育婴假政策也可做到这一点。
  • 提升金融服务和技术的可及性。推广低成本金融产品、完善金融信息、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可及性等措施,将有助于在为脆弱劳动者重新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的小微企业保持运营并增强竞争力。
  • 对安全网和社会保险进行投资。要在危机期间向家庭提供快速支持以弥补其人力和实物资产损失,就要对有助于安全网在必要时得以扩大化的关键要素(如社会登记和移动支付系统)进行先期投资,也要不断应对国家面临的风险。

各经济体开展重建之时,即是优先实现包容、公平及建立抵御未来灾害的能力等目标之时。此次疫情也凸显了一点:财政政策制定过程必须要包括支出规划,以确保在危机期间增加支出,帮助家庭管理危机影响。不过,确保我们的社会具备抵御未来危机冲击能力的既高效又经济有效的一种方式是从今天起就应对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以缩小全社会富人和穷人之间在禀赋和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

相关链接


作者

Ruth Hill

Lead Economist, Poverty and Equity Global Practice, World Bank

Ambar Narayan

Lead Economist, Poverty Global Practice, World Bank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