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可刺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本月下旬,美国有望敲定其《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全球为终结贫困、支持经济长期增长而制定的一项行动计划。在这些目标中,一项目标为“建设有韧性基础设施,促进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化,培育创新”。
从亚洲到拉丁美洲,很多发展中国家均面临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这可能是阻碍人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便会为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进展提供支撑。
当前,全世界近25亿人仍未用上较好的环卫设施,7.68 亿人缺少清洁饮用水来源,逾10亿人家中未通电。如果任由这些问题与诸如道路条件差、桥梁面临垮塌风险、机场管理不力以及港口运营效率低下等其它常见问题同时存在,则就会为经济近零增长创造条件。
只有大力投资建设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我们才能帮助刺激实证性增长并消除贫困根源。
为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要筹集另外1万亿美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鉴于全世界很多国家政府均面临财政制约,这笔资金从何而来呢?
答案即是私营部门,其专门技能和金融实力可帮助实施关键的基础设施项目。
私营部门可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世界银行集团下属机构之一,国际金融公司可帮助推动私营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为终结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作出贡献。截至目前,国际金融公司的基础设施投资已创造了逾250万个就业岗位,向2300多万人供应了清洁饮用水,向1亿人提供了电力服务,使超过2.37亿人用上了电话服务。
世界各国政府已纷纷开始在基础设施领域使用私营部门投资。
例如,约旦于2012年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促进了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在国际金融公司支持下,约旦近期落实了总装机容量达102兆瓦的七座太阳能电厂建设所需的资金——该太阳能电厂项目是该地区史上最大的由私营部门牵头实施的项目。
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私营部门牵头实施了一系列发电项目,上述约旦项目便是其中之一。到2030年,这些项目有望为电网新增100吉瓦发电能力。
尽管此类成功案例很多,但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总投资中,私营部门投资占比尚不到15%;政府投资占比为70%。此外,95%的私营部门基础设施投资集中在中等收入国家,留给最穷国且最需要此类投资的国家的投资微乎其微。
增加投资之策
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才能改变上述局面?
首先,各国政府必须要为私营部门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此需遏制腐败,建立透明监管框架。鉴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以及所需的巨额资金,投资者需要对其投资的市场具有信心。
其次,各国应支持公私合作机制,使企业和政府联手投资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公私合作机制有助于政府部门受益于私营部门的专门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政府官员把精力集中在政策和规划相关工作之上。
最后,国际金融机构必须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例如,2015财年,国际金融公司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了40亿美元。不过,发展机构仍有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的余地。
自15年前千年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前身)启动实施以来,全世界在向最贫困人口提供基本服务方面已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到2030年,全世界可能仍需要比目前多出40%的能源,并且有可能面临40%的用水缺口。
尽管这些数字令人担忧,但我们要认识到,通过挖掘私营部门潜力,我们就有可能释放基础设施的巨大力量。
本文首次发表于Huffington Post.
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