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世行之声
发展是竞争、增长及保障安全之道 土耳其 Tautmann 工厂正在建造医院轮床。照片:© Simone D. McCourtie /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诞生于战略规划,而非利他主义。其创立初衷由美国利益决定,即在全球营造有利于私营部门投资的经济环境。这并非慈善事业,而是推动经济增长、防范世界动荡的深谋远虑之举。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使命不断演变,有时也介入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但在过去两年的改革中,我们重新聚焦核心使命:推动发展、减少贫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资源,需要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

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一个问题屡被提及:这片土地的未来图景究竟如何——我们为何要在此投资?这个问题很合理,必须用行动而不是言语来回答。其本质诉求在于,发展不仅要创造效益,更要带来真正的机遇与持久的安全。 
 
我们的核心方法是将创造就业作为明确目标。就业是建立自给型经济、减少人道主义援助需求、创造商品需求的最有效途径。通过消除犯罪、脆弱性和大规模移民的根源,就业还增强全球稳定性。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支持各国培育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将经济增长转化为本地就业——不是通过转移发达国家的岗位,而是通过解锁人们所居之地的机会。这意味着要加强矿产资源丰富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医疗保健、旅游、制造业等部门,以推动更有活力的本土经济发展。 
 
世行还帮助投资者在这些市场有效部署资本——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同时确保正面回报。在市场准入之外,通过加强透明度、反腐败和合同执行,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但是,我们不能假定只要做了正确的事,就业机会就会自然产生。 “从十亿到万亿”这一广为人知的观点曾经束缚我们思维,认为私人资本就等待在场边,随时准备听令下场。这种观点不仅脱离现实,更滋生了无需夯实基础、坐等发展水到渠成的自满情绪。

在现实中,私人投资只会在条件适当且回报可期的地方流动。其中两大要素不可或缺:坚实的基础设施根基和可预测的监管环境。没有这些,私人资本只会袖手旁观。

 
这正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作用所在。我们帮助政府为关键基础设施融资,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推进税收制度、土地法规等务实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并将融资与实际成果挂钩,确保每一分钱都掷地有声。  
 
一旦基础条件具备,集团旗下专注私营部门发展的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将通过提供融资、股权、担保和政治风险保险来帮助企业创造就业,同时支持开展符合当地需求的技能培养活动。这种从公共部门支持到私营部门参与的连续链条不仅独一无二,而且在发展亟需规模和持久力的当下尤显实效。 
 
以“使命300 ”为例,我们承诺到 2030 年让非洲3 亿人通电。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国政府保证进行政策和监管改革,并承诺投资,这些承诺资金与国际开发协会的融资挂钩,以确保交付成果。这种安排增强了私人投资者参与的信心。

 
在预算紧缩、全球挑战加剧、增长放缓的时代,世行为股东国政府提供了推进其经济和战略目标的独特途径。通过让纳税人缴款产生高达十倍的杠杆效应,我们将少量投资转化为大规模的资本流动。 
 
80年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行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贷款机构)以及我们的私营部门机构获得290亿美元实缴股本,撬动了近1.5万亿美元的发展资金,回报率超过50比1。针对最贫困国家的国际开发协会利用赠款和低息贷款,使每1美元捐款产生4美元的效益。对于各国政府、纳税人和全世界来说,这是最好的发展投资之一。

 
发展中国家孕育着新一代劳动者、企业家与创新者——若善加培育,这一人口红利将在未来数十年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这里还蕴藏着能够驱动产业发展、养活各国人口、支持经济转型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事业不仅仅关乎减少苦难;还关乎释放发展中国家有待开发的巨大潜能。

本文原载于金融时报


加入讨论

此字段内容保密,不会公开显示
留言字数: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