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毁灭性的乌克兰战争肆虐并造成无尽苦难,其影响正远远扩散到俄乌两国之外的更多国家和地区,使得正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世界遭受连续打击,而疫情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最大。此次战争引发了多重危机,其中最严重的是粮食价格危机,后者引发了人们对小麦和其它必需主粮可负担性和可获得性的疑虑。
上述趋势固然令人担忧,但现在不是恐慌的时候。一个事实可能令人吃惊:世界三大主粮——大米、小麦和玉米的全球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就受此次战争影响最大的商品小麦而言,库存仍大大高于2007-2008年粮食价格危机期间的水平。测算结果也显示,约四分之三的俄乌小麦出口已在战争爆发前交货。
我们能否成功地管控粮食价格波动并走出这场新的危机,取决于国家政策和全球合作。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我们首次遭遇粮食危机。
我想到了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那场危机最初是由旱灾和油价飙升引发的。当时,粮食生产大国因担心本国粮食供应而限制粮食出口,此举加剧了粮价上涨,导致营养不良加重,特别是儿童营养不良。
我们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对照而言,新冠疫情暴发伊始,尽管封锁措施对港口、货运和劳动力流动产生了影响,但各国仍设法保持粮食贸易畅通。这一合作之举有助于减少全球粮食供应链的中断,避免了局势的雪上加霜,因而对各国都大有裨益。
我们必须以上述实证和经验为指南,更好地平衡当前的危机应对与漫长而艰难的未来之路,以建立一个更具韧性的粮食系统,保护民众免受冲击。在我看来,各国和国际社会可采取以下四项优先行动:
第一项:保持粮食贸易开放。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各国和国际组织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履行其保持粮食流通的承诺。七国集团已呼吁各国保持粮食和农产品市场开放,并防止对其出口无端设限。
第二项:通过安全网支持消费者和脆弱家庭。要维持或扩大社会保护计划,以缓冲危机对消费者的冲击。民众不仅关注食品的可获得性,还关注其可负担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民众尤为如此,因为其食品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大于高收入国家的民众。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很多民众因收入减少和食品价格上涨已经削减了食品开支。在资源捉襟见肘情况下,各国政府应当优先支持最脆弱的家庭。
第三项:扶持农民。尽管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充足,但我们仍需帮助粮食生产者应对肥料等投入品成本剧增和可获得性降低等问题,以保障下一季的收成。消除投入品贸易壁垒、着力提高肥料使用效率、调整公共政策和支出以更好地扶持农民等举措,都有助于保障六个月后的粮食产量。当前,我们也应加大这方面的研发投入:扩大生物肥料这一新兴科学的研究与应用。与合成肥料相比,生物肥料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更低,可为农民带去更多可持续的选项。
基于以上三项,我提出第四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在满足急需的同时,我们必须致力于推动粮食系统转型,使其更具韧性并助力实现持久的粮食和营养安全。此次战争爆发前,粮食系统已然遭受了多重危机的冲击。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在很多国家抬头,这反映了经济冲击、多重冲突、东非地区历史性旱灾以及极端蝗灾的影响。
仅在过去两年中,世界银行就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每年约170亿美元,高于此前三年平均每年120亿美元的水平,主要用于农业和社会保护措施。此外,我们也一直在帮助各国尽早应对正在显露的粮食安全危机,为此采取的行动包括从国际开发协会危机响应窗口早期响应融资机制中调动资金,同人道主义伙伴机构合作开展粮食不安全状况监测等。
"如果转型成功,粮食系统可成为绿色、韧性、包容性发展的基石,以提升人类、经济和地球的健康水平。"
关键是持之以恒地帮助发展中国家重回复苏正轨。长期而言,政府、私营企业以及国际合作伙伴要致力于构建更具生产力、更节约资源、更多元化和营养丰富的生产系统,从而在气候、冲突和经济风险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确保粮食和营养安全。这是我们将优先采取气候行动的五个方面之一。
提升公共支出的针对性、动员私营部门资金、投资于创新和研发将是“少花钱、多办事”的关键:在限制改变土地用途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用更少的水资源和肥料为不断增长的人口生产品种更多、更有营养的粮食。
如果转型成功,粮食系统可成为绿色、韧性、包容性发展的基石,这有助于提升民众、经济和地球的健康水平。
加入讨论